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加器的设计(有全套图纸).docVIP

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加器的设计(有全套图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加器的设计(有全套图纸)

目 录 设计任务书…………………………………………………… 一、传动方案的拟定及电动机的选择……………………………2 二、V带选择 ………………………………………………………4 三.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6 四、轴的设计计算 …………………………………………………9 五、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13 六、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4 七、联轴器的选择…………………………………………………14 八、减速器附件的选择……………………………………………14 九、润滑与密封……………………………………………………15 十、设计小结………………………………………………………16 十一、参考资料目录………………………………………………16 设计题号:3 数据如下: 已知带式输送滚筒直径320mm,转矩T=130 N·m,带速 V=1.6m/s,传动装置总效率为?=82%。 一、拟定传动方案 由已知条件计算驱动滚筒的转速nω,即 r/min 一般选用同步转速为1000r/min或1500r/min 的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因此传动装置传动比约为10或15。根据总传动比数值,初步拟定出以二级传动为主的多种传动方案。 2.选择电动机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型式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一般用途的Y(IP44)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它为卧式封闭结构。 2)电动机容量 (1)滚筒输出功率Pw (2)电动机输出功率P 根据传动装置总效率及查表2-4得:V带传动?1=0.945;滚动轴承?2 =0.98;圆柱齿轮传动 ?3 =0.97;弹性联轴器?4 =0.99;滚筒轴滑动轴承?5 =0.94。 (3)电动机额定功率Ped 由表20-1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Ped =2.2kw。 3)电动机的转速 为了便于选择电动机转速,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由表2-1查得V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i1 =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i2 =3~6,则电动机转速可选范围为nd= nω·i1·i2 =573~2292r/min 放油螺塞 选用外六角油塞及垫片M14×1.5 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表13-7选择适当型号: 起盖螺钉型号:GB5783~86 M6×20,材料Q235 高速轴轴承盖上的螺钉:GB5783~86 M6×20,材料Q235 低速轴轴承盖上的螺钉:GB5783~86 M6×20,材料Q235 螺栓:GB5782~86 M10×80,材料Q235 九、润滑与密封 1.齿轮的润滑 采用浸油润滑,由于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速度ν12m/s,当m20 时,浸油深度h约为1个齿高,但不小于10mm,所以浸油高度约为36mm。 2.滚动轴承的润滑 由于轴承周向速度为,所以宜开设油沟、飞溅润滑。 3.润滑油的选择 齿轮与轴承用同种润滑油较为便利,考虑到该装置用于小型设备,选用GB443-89全损耗系统用油L-AN15润滑油。 4.密封方法的选取 选用凸缘式端盖易于调整,采用闷盖安装骨架式旋转轴唇型密封圈实现密封。密封圈型号按所装配轴的直径确定为GB894.1-86-25轴承盖结构尺寸按用其定位的轴承的外径决定。 十、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是继上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一次延续,虽然不同科目,但是他们都需要刻苦耐劳,努力钻研的精神。对于每一个事物都会有第一次的吧,而没一个第一次似乎都必须经历由感觉困难重重,挫折不断到一步一步克服,可能需要连续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不停的工作进行攻关;最后出成果的瞬间是喜悦、是轻松、是舒了口气! 课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几乎都是过去所学的知识不牢固,许多计算方法、公式都忘光了,要不断的翻资料、看书,和同学们相互探讨。虽然过程很辛苦,有时还会有放弃的念头,但始终坚持下来,完成了设计,而且学到了,应该是补回了许多以前没学好的知识,同时巩固了这些知识,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十一、参考资料目录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昆,何小柏,汪信远主编,1995年12月第一版; [2]《精密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庞振基,黄其圣主编 2005年1月第一版 [3]《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成大先主编 1994年4月第三版 We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steady improvement in ability to manage and control, optimize business processes, to ensure smooth pr

文档评论(0)

zhanci37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