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家婚俗简述
                    之子于归
——简述自然喜庆的湘西南侗家婚俗
中文二班
20091141220
梁清华
我的家乡会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东枕雪峰山脉,南倚云贵高原侗、苗、瑶、满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3.6%,下设六个侗族苗族自治乡,因山林阻塞,民众保守,倒传承下来了很多古老的习俗,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湘西南会同地区的侗家婚俗。
跟汉族相比,侗家青年拥有较多的恋爱自由。侗家姑娘从来不是锁在深闺的,平常人家的女儿要出山下地劳动,殷实人家的闺女也经常会结伴上河边捣衣,富贵之门也不会是深宅大院,这里,一切都是敞开的,山寨里的风是自由的,山间河畔都是对歌传情的好地方。
五日一次赶场更是青年人的盛会,如果小伙子看上了哪个姑娘,他会找机会传张纸条,或者故意踩掉对方的鞋后跟,或是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意,如果姑娘合意了,便会和他约会,不称心的只作什么事也没发生。也有读书人家的女儿,要做雅的,会有抛绣球的,绣球是姑娘针针线线绣的,绣楼是搭在荷塘边的,很明显是对小伙子一个不小的考验。
当然,自由不等于随便,湘西南与黔东南毗邻山区的侗家人,男女结婚虽有采用武力,明火执杖地抢婚的,但一般也要走过场,就算彼此情投意合,表面上也要找媒人两头串通。男方首先请媒人去向女方父母“问茶”,如果媒人突然跑来家里讨茶喝,那可就不是单纯的口渴,要是家里正在妙龄的女儿已经许了人,父母就会说“闭着眼给了别人了”,要是还待字闺中,不管成或不成,总会先请客人进屋喝杯清茶的 。
父母许可后,再经过女方“访人家”,男女“合八字”,男方对女方“下定”(俗称“号妹子”),男方向女方“讨日子”,便可以按六礼(初茶、再茶、节敬、年敬、求庚、拜堂)来操办婚事了。
挑个吉日,男青年带着“耳朵粑粑”(一种大小与酒杯口差不多的糍粑)等礼物,去女方家拜见岳父岳母,作为定亲礼,另一套首饰——手镯、项圈、耳环和发簪,一般是银质的,侗家人并不在乎它值多少钱,只是民俗喜欢佩戴一些银饰,或是地方湿热,防风湿吧。女方父母派“传喜人”将“耳朵粑粑”分别送给亲戚朋友,这叫发“请柬”,一般不告诉婚礼日期。当结婚良辰到时,亲友又会收到两个粑粑,这时全家老少着新衣,带着礼信去喝喜酒。
古人以男为阳,以女为阴,男女婚姻即是阴阳运动的具体表现。早晨寅卯之时,傍晚申酉之际,正是阴阳二气平分秋色的最佳状态,古人认为在这个时候迎娶新娘,有利于阴阳的和谐统一,以求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所以,有的侗寨“晨婚”,作“阴随阳往,夫唱妇随”解,有些侗寨“夜娶”,认为是“阳往阴来,夫迎妇归”之意。
会同娶亲一般都是深夜,男家大队的迎亲队伍,除吹鼓手外,每人举着一个松明火把,穿山过坳,越溪串案,火红一片,活像一条翻腾跳跃的火龙,加上唢呐锣鼓的伴奏,寂静的偏乡僻寨,越发显得欢快热闹。
很多民族都“哭嫁”,侗家的哭嫁有她自己的特色,与众不同在她的“哭嫁歌”。在女方家,出嫁的头天晚上所有亲戚房族姐妹都来陪伴新娘,唱哭嫁歌。哭嫁歌的内容主要是唱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即将离别的依依愁绪,唱到离别伤心处,满堂悲声。
因为是“夜娶”,女家族里的婶娘伯娘们后半夜就忙碌了,留一两个心灵手巧的帮女儿整理发髻、着装、穿戴,其他的就在灶屋里准备敬神和待客的茶酒点心。迎亲的队伍到了,先在禾塘里一番吹打,众人便簇拥着新郎官进入中堂,整个过程岳父岳母都不轻易露面,自有叔伯媒人招呼。
大红花烛烧起来,小三牲(无腿的鱼,双腿的鸡鸭,四腿的猪脚)、茶酒上了桌,鞭炮响起,女方长辈族人陆续上来祝福叮呤一番,都是吉利话,也有的老人说唱一些老话教导新人怎么居家过日子的,新郎但施礼许诺“定不能苦了您家妹妹”。上来祝福的长辈会把准备好的喜布挂上新郎肩上,喜布是当地自制的绣着龙凤、鸳鸯、蝴蝶、荷花等吉祥物的大红或粉红的比较精细的缎子,用来做被单的面儿的,现在简便些,有的长辈也就直接送市面上买的被单或毯子了。“挂喜”由女家父母压轴,岳母哭诉交代完毕,新娘就可以出阁了。
帮忙送女的伯婶把一只装满了粳米的竹笙摆上桌,于中放一个红包,这是给女儿带走了,意指我家女儿是带了口娘来的,婆家不能当个白吃饭的亏待了。接着姑娘穿着吉服,由弟弟(阿舅)背出闺房,绕着八仙桌小碎步走上三圈,脚步不很快,表示对姐姐的不舍。如果女方故意磨蹭,男方的队伍就在中堂门口吹吹打打闹起来,暗示亲家不要误了吉时。这时,来帮忙的小伙子们已在女方亲属的协助下麻利地把家具、电器、床上用品等嫁妆搬上迎亲的车上去了。
如果新娘家没有兄弟的话,也有叔伯兄弟待劳的,他们自然也愿意,毕竟新郎官给这“送亲阿舅”的红包可绝不会太寒酸。当然,也有新郎自己背的,那他可得“小心”脚下了,新媳妇的叔伯可能会丢几个鞭炮考验一下他,这时候,他可不能让背上的新娘子有半点闪失,否则娘家人可就不依了,不过,现在,大家也就是玩,不用太紧张。
新娘子一路由自家一群女伴簇拥着:一个闺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