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VIP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 历史学科(理科)高一年级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 A.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记述。 A.南稻北粟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3.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B.土地兼并的盛行 C.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4.“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5.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 B.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 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 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 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出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7.8.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10.11.12.13.《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传中国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B.传播天主教C.改变落后地区社会面貌 ?D.建立新国家16.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D.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18.19.“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电气时代到来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20.对于苏俄农民来说,“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从“阴云密布”到“阳光灿烂”的主要原因是A.苏俄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推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 2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22.有人如此评价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论据主要是A.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B.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改革陷入困境,苏联走向解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