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理独立本科段毕业设计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abstract】 3
绪论 4
1 中药丸自动包装生产线综述 5
1.1 国内外药品包装现状 5
1.2 瓶装机功能 5
1.3 整机设计思想和创新 6
2 装瓶机的机械总体结构 7
2.1 总体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及功能简介 7
2.2 整体运行速度的确定 8
2.3装瓶机的机械方案可行性分析 8
3 药丸计数系统的硬、软件设计 10
3.1 机械计数系统设计 10
3.1.1 计量原理 10
3.1.2 定数计量 10
3.2 装瓶测控系统总体方案 12
3.3 光电数丸设计 13
3.3.1 用于药丸计数的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4
3.3.2 光电计数电路总体设计 16
3.3.3 发射电路设计 17
3.3.4 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光电开关接受电路 19
3.4 单片机微型机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20
3.4.1 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20
3.4.2 显示器件的选择 22
3.5 数丸系统软件设计 23
4 搬动单元的设计—机械手 27
4.1 机械手的概述 27
4.2 机械手的工作方式 27
4.3 机械手控制程序设计 28
结论 35
致谢 36
参考文献 37
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上料检测及搬动单元设计
【摘要】:本课题来源于湖南中城制药机械厂,本论文介绍中药装瓶、包装生产线的总体概括,然后运用了新型光电丸技术系统,为实现自动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本论文总结了微机控制系统的实现,以及设备整机调试中所遇到的设计难点和此技术的应用。指出,整个设备是一套机、光、电、气和微机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设备。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中药加工方式,实现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以提高产品质量,并使产品GMP(Good Manufacting Practice药品制造质量管理标准)标准。
该自动包装生产线包括10多条密集生产线,集多功能于一台体积仅为2m*2m*2m的主机设备上。这种新型生产线可减小传统生产线由于传送带过长而产生的各工序定位失误率,并可降低生产线的制造成本,特别是节省了车间设备的安装面积,增加了生产潜力。该包装线要求:1.快速、高效、精确地自动装瓶;
2.可装各种异性药瓶;
3.要求做到体积小、外观精良、操作简便和维护方便。
药丸计数单元的设计是本测控系统设计中起重要作用的一部分,在机械设计保障灌药合格率的基础上,再利用两次光电计数传感器对药丸计数,以确保每瓶灌药100丸的准确性。此外,解决数据总线的竞争问题、避免多台从机发送数据对通讯系统的影响、实现多个单片机与PC机的通讯系统的影响、实现多个单片机与PC机的通讯均为本课题的重要内容。
论文在分析了硬、软件结构后指出,该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大大降低制药厂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制药原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公司利润、保证产品卫生及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等方面将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装瓶生产线、药丸计数、单片机、新型光电丸技术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 feeding detection and move unit design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bottling and packing product line.Then Third improved measures and some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which includes Third parts:Firstly,theExperiment of distributing pill on bottling machine.Secondly,the new style system of photoelectrical counting.Thirdly,the experiment of multi-computer communication. After these experiments,This technology will reach the advanced level in China,and which establishes base for realizing industrialization.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technique in the whole equipment debugging are summedup in addi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ulti-computer-control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