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曲塘镇曲小校史解决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了每一位儿童的自由生长 ——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校史简编 曲水悠悠,塘荷依依。 曲塘,贯通南北,名扬四海,沐江海文化之韵,集千年古镇之灵。 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先贤苏后青、王敬之等在曲塘武庙创办广武小学。 “曲水通灵”,是先贤们上下求索的智慧。 “以小博大”,是曲小人不畏艰难的精神。 滴水穿石,见微知著,小学校办大教育。 代代相传,薪火不息,平凡中孕育伟大。 百年曲小,走过苍桑,历数巨变。 学校历经创办、复兴、发展时期,从广武到曲塘小学,曾数易其名。 世纪之交,学校跻身省级实验小学,进入优质特色发展时期。 百余年来,这里,曾留下李文瑞女士(胡锦涛同志的母亲)童年欢快的足迹;这里,曾走出省高考状元汪天一。 新一代曲小人,正以古典情怀,现代思想,“尊重儿童个性,丰富闲暇内涵,提升整体素质”,追求完美人生,厚德载物,继往开来,高瞻远瞩,一路东进。 第一章 悠悠曲水 千年古镇,曲水萦迴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清朝末年,外侮内忧 国之命运,风雨飘摇 曲水河畔,虹桥之滨 有志先贤,兴资办学 广武小学,薪火始燃 一、校址变迁 1907年创办广武小学,校址设在曲塘中市大街武庙内。 1945年曲塘第一次解放,校址曾迁往曲塘北乡(北周庄),更名为“曲塘中心国民学校”,隶属泰县教育局管辖。 1946年在虹桥西侧兴办中正小学。 1948年初夏,曲塘第二次解放,合并原“曲塘中心民国学校”“中正小学”和“广武小学”,建成“曲塘小学”, 校址设在曲塘小学本部(武庙内),隶属于海安县教育局管辖。 1950年起,分南北两部,学校南部设在原“中正小学”旧址,1950年秋,从“中正小学”旧址迁到虹桥河东现址(解放前裕曲油坊)。 二、先贤办学 清王朝统治后期,国际上民权主义思潮风靡一时,吸引着中国开明绅士和知识分子的觉醒,“兴洋务”“办学堂”“废科举”的文明口号盛极一时。 1907年,较早接受新学思想的王敬之先生,邀约苏后青、王育民合议在曲塘创办学堂,集资兴办广武小学大计,经过半年多的筹划,酝酿就绪,成立了校董会,推选苏后青担任第一任校长。 苏后青(1865-1948)现代教育家,清末秀才,曾在北京、南京的高等学府教过书。为了创办乡村小学,他放弃高薪,离开闹市,迁居农村。他一生钟情教育,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他曾写过一副对联表达兴学夙愿,勉励学生珍惜时光,勤奋读书: 兴学为怀,垂老未隳素志; 读书宜早,诸生须惜光阴。 三、复兴发展 复兴时期 解放前,曲塘小学最兴旺时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高级部学生最多学习十一门功课,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胡锦涛总书记的母亲李文瑞女士曾在曲小就读。 1945年曲塘第一次解放。党派卢中若同志接管了学校,校址曾迁往曲塘北乡(北周庄)坚持教学数月。曲塘小学先后由周藻欣、王一吾任校长,更名为“曲塘中心国民学校”,隶属泰县教育局管辖,设8个班,四二分段制,课程有语文、算术、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唱歌、体育、美术、晨、周、晚会等。1946年冬又在虹桥西侧办起了中正小学,设6个班,校长王元融,全部公办。 1948年初夏,曲塘第二次解放,得名曲塘小学。镇工委书记丁克义同志,立即着手复兴学校,派尹介平校长,接管了原“曲塘中心民国学校”、“中正小学”和广武小学,建立了“曲塘小学”, 设在曲塘小学本部(武庙内),隶属于海安县教育局管辖,原东校和中正小学校址暂时关闭,教师有焦长珍、孙季岚等,从此曲塘小学走上了新生。 发展时期 1949年春,曹维真、王均律、胡亚萍、王韵秋等八九人来校任教,开设了8个班,以后逐年增班,1-6年级全部双轨,1-3年级设在本部,4-6年级设在河南中正旧址,教职员工全部住宿在校。1950年起,分南北两部,学校南部设在原“中正小学”旧址,1950年秋,从“中正小学”旧址迁到虹桥河东现址(解放前裕曲油坊)。河西中正小学旧址改设为文化站。 五十年代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学校体制逐步完善,规模也逐渐扩大。1953年设中补班,1956年起兴办幼儿园。学校校长先后有肖保初、肖中鲁、景学甫、周如山等同志,班级从两轨到三轨,课程设置与解放初期相同。教育科研主要学习苏联理论,以《凯洛夫教育学》为理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六大教学原则”和“五大教学环节”,学生成绩考查推行“五级分制”。 六十年代初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起色。1960年实行精兵简政,曲小试用教师也进行了精简,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曲小走上了稳步健康发展的道路,开展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质量大幅度上升,1962年曲小被定为试点学校。1965年在尼姑庙(前进小学)设曲小分部。 文革期间,学校教学秩序被严重干扰。 (三)整顿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曲小重视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恢复校长制,实行集体领导下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