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 坛庙建筑 第四讲 坛庙建筑 一、坛庙建筑发展概况 二、坛庙建筑的类别 三、赏析——北京天坛、社稷坛和曲阜孔庙 中国古代礼仪性的祭祀建筑,主体建筑是坛(露天的砖石台)和庙(殿宇)。 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祭坛遗址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泥塑女神像 祭祀自然神多以牌位(木主、石主)作为祭祀对象,“坛而不屋”,露天而祭;太庙、祖庙,古代设尸而祭,以后仍用木主,宋元以后亦用“神御”(画像);而一般名人祠,以立偶像者居多。 一、坛庙建筑发展概况 1.秦汉魏晋南北朝坛庙 统治者建立了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的完整礼仪制度,并修建了与之相配套的建筑。此后各代这套礼仪的具体内容和形制虽有所不同,但强调祭祀天、地、祖宗的基本思想却贯穿始终,其建筑也成为正统国家的象征。 汉武帝恢复了上古的明堂制度,将明堂作为“以祖先配祀天地”的圣殿。 祭祀“天”,“地”自汉代起,以后各代或分祭,或合祭,如西汉分祭天地,东汉、晋则合祭。祭天用圜丘,即在国都南郊选择高亢之地设圆形的坛;祭地用方丘,即建在国都北郊选择低洼的地势所设方形的坛。圜丘和方丘的层数和尺寸各代也有不同的定制。 汉代还开始祭祀五岳、四海等自然神。 明 堂 “明堂”又称“世室”、“重屋”,为古代天子居住、布政教、沟通天地祖先的场所,其功用相当于后代宫殿和坛庙的总和。 汉武帝明堂的复原想像图 汉平帝明堂 太室 位于汉平帝明堂正中最高处的方形殿堂,即是明堂的中心——太室,又名通天屋,是帝王“通天人”之所。 其下四方又有玄堂、总章、明堂、青阳各室,分别代表冬、秋、夏、春和水、金、火、木,太室则代表土。 王莽宗庙 王莽宗庙位于汉长安南郊,西邻汉平帝明堂,建于王莽新朝地皇元年(公元20年)。它由12座平面形式与汉明堂相类似的建筑组成。其中11座建筑东西成三排分布。每座建筑边长55米,其外都有边长260~280米的方形围墙,四面辟门。 传统宗庙祭祀建筑与制度常用术语 社稷: “社”指“五土之神”:东为青、南为红、西为白、北为黑、中为黄。 “稷”指主管五谷生长的“农神”。 社、稷不同,历代有分祭、合祭之变化。如唐代分祭,明代合祭。 泰一:产生宇宙万物的最原始的源头。 五帝:分别掌管天上五方的帝君,即白帝、青帝、黄帝、赤帝和黑帝。 复道:在道路两侧建墙,皇帝坐车辇行于其内,以利安全。 2.宋代-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始建年代相当久远,历代又多有建设,目前的整体格局仍保存较完整,祠中有宋、金古建筑和宋代雕塑等珍贵文物,是山西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古建筑群。 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 圣母殿为现存最著名的宋代建筑之一 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 鱼 沼 飞 梁 晋祠圣母殿正前方有一方形水池,上架有一座木梁石柱十字形桥梁,其中梁柱和桥梁交接处至今仍保存有宋代的斗拱,此十字形桥即是著名的“鱼沼飞梁”(上图)。 献殿 厅堂与殿堂 “厅堂”和“殿堂”是宋《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两种抬梁式结构类型。 厅堂式构架的主要特点是室内的柱子和外墙上的柱子不同高,柱子和屋架上部结构之间不通过铺作层衔接。它在唐宋时期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的建筑。 殿堂是指室内外柱子等高,柱子和上部屋架间通过铺作层衔接。唐末时期,殿堂是大型高等级建筑的结构形式。 宋以后,随着斗拱在建筑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减弱,殿堂类型逐步被厅堂取代。明清时期,内外柱不同高的厅堂类型发展成为主要结构形式。 厅堂 殿堂 3.明清坛庙 明清时期的坛庙建筑,主要有: 祭祀皇帝祖先——太庙 祭祀天地——天坛和地坛 祭祀日月——日坛和月坛 祭祀孔子——孔庙 祭祀先农神——先农坛等。 坛庙建筑的基本特征: 第一,建筑布局严正有序,气氛庄严肃穆。 第二,建筑形式多带有象征意义,如建筑物的高度,柱子的数量、台基的层数等等,都可能与一些古人宇宙天地的观念或数字暗合。 第三,建筑群中往往需要一些其他世俗建筑所没有的,用于祭祀功能的特殊建筑,如神厨、宰牲亭、具服台(殿)等。 二、坛庙建筑的类别 1.以自然神为主要崇拜祭祀对象的建筑 自然神有:昊天上帝、日神、越深、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二十八宿等星神、云神、虹神、雪神、雹神、皇地祗、神州地祗、五岳、四海、四渎、山林川泽丘陵等。 建筑种类繁多,有圜丘坛(圆形,祭天)、方丘坛(方形,祭地)、社稷坛(方形,祭土神和谷神)、日坛、月坛、灵星坛、风师坛、雩坛(圆形,求雨)、雷师坛、五方地坛(祭五方上帝)等祭坛。 天地、日月、社稷等要由皇帝亲自祭祀。 明 堂 2.以祖先为主要崇拜祭祀对象的建筑 祭祀对象包括:列祖列宗、先代帝王、先圣、先师、先医等。 为祭祀帝王祖先而建的庙宇叫太庙,为祭祀王公大臣的祖先而建的庙宇叫家庙或祠堂。 太庙仿宫殿“前朝后寝”形制:前设庙,供奉神主,后设寝殿,设衣冠几杖。 帝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