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自然地理报告范本.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概论 四川盆地位于北纬28“10`和32.25`之间(指盆底部分,下同),中外地理学者一向都称四川盆地为“典型盆地”。 典型盆地——地质构造 典型盆地——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深刻地制约着盆地的地貌发育,盆地的范围与四川台坳范围基本吻合,周围褶断带则成为盆缘山地。盆地的几何形状、地貌类型及其分布,都和构造息息相关。 盆地内部平均海拔400一500米,丘陵占面积一半以上;低山仅见于东部,海拔700一1000米:平原而积较小,分布在西部,平均海拔500一600米,边缘山地则以低山、中山为主,以北部西部山岭较高峻。不论盆地或盆缘山地,地貌的结构格局,都与构造紧密相应。总之,地貌上也是一个典型盆地,是一个位于我国地势变化第二梯级中的大型盆地,这是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点。地貌作为自然景观形成因素之一,它对其他因素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它使景观带有丘陵性盆地型的色彩,这和长江中下游以丘陵平原型为主的景观迥然不同。 四川盆地的地带阵因素都受到地貌这一非地带性因素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如四川盆地的气侯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貌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浓厚的地域性特色,而有异于长江中下游。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冷月均温5~8℃,极端最低温-6~-2℃。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夏长4~5个多月,最热月气温高达26~29℃,长江河谷近30℃,盆地东南部极端最高温往往超过40℃,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部严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盆地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1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300~500毫米。“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峨眉山、金佛山是中国雾日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之高也为中国之冠。盆地年日照仅900~13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370~420千焦耳/平方厘米,均为中国最低值,故有“蜀犬吠日”之说。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应该是黄壤,但仅见于周围低山和盆地内部部分低山。大而积分布的却是紫色土。 紫色土是在温湿气候和特殊的地质条件(中生代紫色砂页岩)下发育形成的。由于质地疏松,易受冲刷,母质则易于风化,故常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强烈反映出母质的特性和鲜艳的紫红或紫红棕色,成为它的显著特点,也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的一个特殊标志.紫色土尚不失为较肥沃的土类但紫色土区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地区之一,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推光头”式的滥垦滥伐,有的地方植被覆盖度几乎等于零,连草坡都被铲字。本来士层就较薄,又易受侵蚀。如今水土流失就更为严重了,以南部、遂宁、安岳、乐至、简阳、中江、三台、盐亭等丘陵地为中心,形成一个强度片蚀沟蚀区。土层愈来愈薄,肥力下降,抗御旱涝能力也愈弱,连晴数天就可能出现旱情,群众都说旱情愈来愈频,大有十年九旱之势。水土流失严重又使径流含沙量增大,据观察五十年代修建的中小型水利工程,有不少已被淤毁,即或幸存其效益也不大了,一遇暴雨易成涝灾、破坏了生态系统,已受到自然的惩罚,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注意. 盆地的地带件植被是亚热带湿胜常绿阔叶林,在人类的长期活动下几乎破坏殆尽,仅在少故地方还保存有小片残迹可以看见它的特点。 第一,组成科属都是喜湿的,如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杜英科、大戟科、金缕梅科、竹亚料、芸香科等。常见的有青冈属、栲属、石栋属、樟属、楠木属等。其次,主要树种有栲树、峨眉栲,瓦山栲、大包木荷、华木荷,阔叶樟,川桂、竹叶楠、楠木、润楠、小果润楠等,都是长江中下游所少见的。再次由于第四纪冰川影响不大,古老残留植物丰富,有水杉属,台湾杉属、鹅掌揪属,领春木属、擦木属、金钱械属、珙桐属、山白果属、水青树属、连香树属、香果树属等。目前盆东平行岭谷中尚保存有小片被称为“活化石”的桫椤属树蕨。这是长江中下游不能比拟的。从以上可以推论,最迟到了第四纪初期(或上推到第三纪后期,新构造运动以来),四川自然景观的发展就袱长江中下游不一致了。它发育为亚热带丘陵性盆地型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紫色土景观.其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