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损伤-控制理念(Damage-Control, DC) 黎永明 2013-12 病例1 患者,男,51岁,砖厂工人,体重约80kg,掉入绞拌机造成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及多处撕脱伤(右胫骨骨折,右大腿约6%撕脱伤,股骨粗隆下6cm处骨折,左小腿约5%的撕脱伤,左脚背整个撕脱伤 ,失血性休克,其它情况未详。术前HGB70g/L。急诊科行加压包扎止血,开通右手一个管道带一瓶胶体液入手术室,未用升压药。外科开始做截肢打算,后外科主任观察后做清创,VSD,外固定支架。 13:00血压101/53,吸氧下SpO2100,HR92。开通四个管道,故未行深静脉穿刺。催血液科送血。 13:10力月西4mg,舒芬25ug,依托咪酯14mg,维库8mg诱导,于13:15插管,ID7.5(插入22cm)。行IPPV:VT500ml,RR11次/分,吸呼比1:2。插完管后血压无明显波动。 病例1 13:18术始,术程间断iv舒芬跟维库加吸入0.8%异氟烷维持。一直做到18:50患者生命体征很平稳,基本上保持正常。BP100/50,HR80左右,血氧正常,尿量200ml。PetCO240,共计输入3U的血,胶体3500ml,林格2000ml。考虑到输血过少,又输入太多液体,故配一瓶林格500ml加多巴胺60mg,将血压提升到135/65,推速尿20mg,HR104,推毒K0.4mg,HR降到90。之后一个小时,患者又基本正常。尿量多增加100ml。 病例1 20:00术毕。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呈叹气样,麻醉机上显示病人自主VT有300ml,血氧开始测不到,血压降到80/45,HR75,心电无明显异常,考虑失血过多,末梢循环不好,未加以注意。血压用60mg多巴胺,去氧2mg维持在85/45。再过5min血氧一直没测到。听诊心音无,考虑心电分离。20:10推阿托品0.5mg,肾上腺素1mg,CPR抢救。患者呼吸消失,脉搏无,继续CPR。再过5min阿托品0.5mg,肾上腺素1mg,CPR抢救,20:20在外科主任,麻醉高年资主治医师的指导下,推阿托品1mg,肾上腺素2mg,CPR,患者仍无自主心跳、呼吸,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出现室颤,给AED360J除颤,未见好转。于20:25推阿托品3mg,肾上腺素3mg,CPR,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心跳,瞳孔对光无反应,放弃抢救,宣告临床死亡。 损伤-控制理论的来源和概念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 在救治严重创伤、大量失血的病人时,改变以往早期进行复杂、费时、完整手术的策略,而采取快捷、简单的操作,及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患者获得复苏的机会和时间,条件允许时再进行确定性手术。 根据病人的生理耐受程度,采取分阶段方式的治疗原则,即: 初期应采取救命措施尽可能拯救生命; 紧接着进行ICU复苏;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的生理扰乱,降低伤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 上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骨伤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的概念,后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在针对严重多发伤时应用ETC原则进行Ⅰ期确定性手术效果不佳。结合DCS理论的推广,强调早期减少生理紊乱的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其宗旨为早期行初始、快速、暂时的骨折固定,待全身情况好转后行Ⅱ期确定性处理。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倪文教授----(2013.4上海第十五届全军麻醉年会上) DCS观念的进步 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与否不依赖于手术恢复解剖关系 DCS的病理生理学 低体温 中心温度 35℃,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大量出血和大容量复苏使低体温难以避免 ◆组织低灌注影响细胞的有氧代谢,抑制机体产热 ◆体表及体腔的暴露与冲洗增加热量丢失 ◆环境温度难以达到正常体温 ◆麻醉使代偿性周围血管收缩反应丧失 ◆低温低于36℃并持续4h以上将成为严重问题: 心律失常 CO↓ PVR↑ 氧离曲线左移 免疫抑制 凝血障碍 增加MODS风险 ◆体温下降1℃,失血量可增加16%,输血量可增加22% ◆1L室温晶体液丢失热量50.3kJ,超过机体产热量 ◆低温抑制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 35 ℃时,因子Ⅺ和Ⅻ活性降为正常值的65% 32 ℃时, 降为正常值的17%和32% ◆低温通过抑制von Willebrand因子和血小板表面糖蛋白Ib/Ⅸ 的结合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纤溶增强和肝脏代谢抑制,进一步增加凝血障碍风险 低灌注,无氧代谢增加 Abrams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