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辅助降血糖的功能食品 糖尿病常见症状 一、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内分泌性疾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及胰岛素受体的不敏感或数量减少而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病。 几个概念 胰岛素抵抗: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单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的降低,即胰岛素刺激葡萄糖利用能力的降低 。 二、糖尿病的分型及诱因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使葡萄糖无法利用而使血糖升高。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临床症状为病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 1型糖尿病的诱因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遗传因素 病毒感染 B细胞功能与胰岛素释放异常 其他因素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5%以上。 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 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2型糖尿病的诱因 遗传因素 肥胖 年龄 现代的生活方式 神经因素 妊娠糖尿病 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 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因素 激素异常 遗传基础 肥胖症 糖尿病的治疗 三、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四、辅助糖尿病功能食品的开发原则 本 章 结 束 * * 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主要特点是高血糖、高血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减少)以及皮肤瘙痒、四肢酸痛、性欲减退、月经不调等。糖尿病极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变、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会成为威胁糖尿病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 我国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约3000例,每年约新增加120万例。以目前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国糖尿病患者将超过五千万(全世界3亿)。 目前中国城市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年直接医疗费用已达187.5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近4%。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能自觉进行饮食控制和坚持体育锻炼;有超过17%患者吸烟;11%的患者饮酒;只有不到55%的患者在过去一年内做过检查。 持续血糖浓度高于8.89 mmol/L,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会在尿中出现葡萄糖的糖尿现象。持续高血糖或糖尿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运输形式,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 高血糖 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0mmol/L 血糖正常值 空腹: 3.89-6.11mmol/L 餐后2h: <7.78mmol/L 一、基本概念 血糖的来源 ⑴ 摄取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被消化酶分解为单糖,被吸收进血液; ⑵ 肝糖原分解或糖原异生(蛋白质、脂肪转化为糖)释放出的葡萄糖; ⑶ 脂肪或蛋白质在体内转化而来。 血糖的分解 ⑴ 经加磷酸作用、三羧酸循环转变为热能; ⑵ 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内; ⑶ 转化为非糖物质,如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脂肪等。 胰 腺 胰腺位于人体的上腹部深处,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消化酶; 内分泌部:胰岛细胞,分泌激素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胰岛素单体 胰岛 胰腺 几个概念 胰 岛 素 胰 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细胞:分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 PP细胞:分泌胰多肽 胰岛素是体内促进合成代谢和唯一能使血糖降低以及调节血糖稳定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进食后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空腹时,胰岛素分泌会明显减少。 可先口服药物配合功能食品的辅助降糖作用治疗,改善胰岛素的工作效率。 约有50%的患者最终接受胰岛素治疗。 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这些可导致血糖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 高糖、高热量饮食可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