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终关怀:最后的温暖谁来给.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终关怀:最后的温暖谁来给.doc

临终关怀:最后的温暖谁来给   在生命的最后280天,   我们如同回到出生前的模样,娇弱,敏感,   但又比懵懂的新生命多了疼痛,不甘,留恋。   如果生不能由自己选择,那能以安详满足的表情阖眼,   也许是在生命的终点线前我们最后的心愿。   临终关怀不只是公益和慈善事业,   它覆盖的色彩也不只有温暖和爱。   徐丽躺在病床上,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胃部;不能喝水、不能吃饭,痛是连进入睡眠都摆脱不了的恶魔。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里,几乎每个病房都飘着微弱的呻吟声,最痛时,徐丽在恍惚间看到了死神的影子。也是在那天,儿子李勇突然握紧她的手:“妈,我给你转院,行不?” 李松堂常到病房里与老人聊聊家常,听听心愿。   李勇把母亲从肿瘤医院转到了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母亲爱美,一辈子没吃过苦,74岁这年却像把一生的苦都浓缩饮尽。中国每年约有500万个“徐丽”在极度痛苦中走完人生,对于死亡赐予的这份“礼物”,他们无力反抗。无论是过度治疗还是放弃治疗,生命的最后一段路都走得痛不欲生。   我不想浑身插满管子大小便失禁那样丑陋地死去,徐丽对儿子说。   每天都在拥抱死亡的人   在中国,接受临终关怀治疗的人不足重疾和绝症患者的1%。为发展而付出的代价,让衰老这件事无法变得优雅。   临终关怀是什么?即便把母亲送到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李勇依旧不清楚它的全貌。“但中国人确实需要它,太需要它。”医院创办人,65岁的李松堂说,它能让生命变得有尊严,有价值。”   只要没有别的事,他每天都会在医院里转悠,“有一天我死了,希望墓志铭可以写上:‘这个人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拥抱死亡。’”松堂医院创办28年间,共送走了3.2万名病人。而李松堂以临终关怀方式送走的第一位病人,去世于48年前。   1968年,他被下放到内蒙古农村当赤脚医生,认识了被打成“牛鬼蛇神”的张老师。“张老师的癌症已是晚期,心心念念一件事:平反。他反复向我唠叨:‘我一生没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可是我连人的称号都没有,他们都叫我牛鬼蛇神。’”   李松堂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对方,顺着张老师的执念,他答应帮其“恢复”名誉。几天后他找到张老师宣布了“好消息”:向领导汇报后,组织同意给他恢复名誉。“张老师兴奋得一把抓住我,不停地说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天晚上,他就去世了。”   一句话让一个又对一切都感到绝望的人带着微笑走完最后的人生,李松堂首度模糊接触到临终关怀领域。除了善意的谎言,自己还能做什么?之后的20年他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通过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他知道了临终关怀在国外早已是成熟的服务;临终关怀第一人是英国护士桑德斯,她于1967年创办了世界著名的首所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   临终关怀的目标是优逝,即我们为生存时间在3~6个月间的患者提供姑息治疗,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尊重病人的意愿,并对病人家属提供心理安抚。“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欢快的歌,我不希望这首歌以悲伤的曲调结尾。”1987年,李松堂用几万元积蓄投资建立了中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 在国外,临终关怀已经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服务   生命最后的诉求   临终关怀的第一层是以减轻疼痛为主的姑息治疗。   在知乎上自称“二麻哥”的医生张鹏,描述了一个关于疼痛的故事:“一位肝癌晚期患者,看上去年过半百,谁能想到他实际年龄才37岁?他痛得趴床上寻死觅活,饱受煎熬,医生们建议他装一个‘镇痛泵’,因为患者对杜冷丁、曲马多等止痛药物都耐受了……对一个生命没剩多久的人,他最后的诉求只是要求能够缓解疼痛。但在WHO(世界卫生组织)把疼痛作为生命体征来看的年代,因为医保并没有覆盖姑息治疗项目,很多病人最终只能一面熬过疼痛,一面祈求死亡早点到来。”   在家属看来,松堂医院是国内为数不多配备有专职医生的“养老院”,他们能提供止痛针、阻断疼痛神经手术等多种方式帮助病人止痛。   临终关怀的第二层是满足病人的心愿。像电影《飞越老人院》中脑洞大开的情节,松堂医院的工作人员会给老人举办“个人演唱会”,给一直嚷着要加工资的脑萎缩病人“发工资”,为十分聊得来的两位痴呆老人举行“婚礼”。而且家属能随时来探望、陪伴,没有规定限制。   第三层则是让那些已有一脚跨入天堂的老人,找到人生尚存的价值和意义。   每天早上十点,大家做完手操后,张文成会雷打不动地坐在钢琴旁来上一曲。他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当了一辈子医生,7年前一次手术意外造成了盆底神经和腰神经损伤,现在腰部以下无时不刻在疼痛,只能靠杜冷丁和吗啡来缓解,一年打18000针吗啡,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打8支。因为太痛,他自杀过两次。   后来他看开了,“既然命运这么安排了,就坦然面对,人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上午唱歌弹琴,下午写诗,在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