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说茶论道
第一讲 说茶论道
一、漫说茶
开门七件事,茶列其一。茶是人们开门七件事的第七件事,也是现代人们交往必不可少的载体,茶可称之为大俗大雅,老百姓将她作为解渴的饮料。文人雅士将她作为登得大雅之堂与骚人墨客诗词唱和的题材。人们交往,往往是烟、酒、茶,朋友之间互相送礼也往往送烟、酒、茶。这仿佛是现代人的敲门砖,但是我们许多人对茶不甚了解,对茶形成了许多误区茶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婚丧礼嫁都离不开茶,古时男女订婚的聘礼就称为“茶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哪一种饮料能够与茶相比。喝茶有品,有道。有人说,茶品、茶道有“五要”:茶、水、器、景、人,自然是茶要好、水要净、器要精、景要美、人要为知己。明代冯可宾的《宜茶》,进一步将茶事列了“十三要素”:曰“无事”,超凡脱俗,悠闲自得;曰“佳客”,人逢知己,推心置腹;曰“幽坐”,环境幽雅,心平静气;曰“吟诗”,品茶吟诗,以诗助兴;曰“挥翰”,茶墨结缘,茶助豪情;曰“徜徉”,美景胜地,闲庭信步;曰“睡起”,休憩之后,静心润口;曰“宿醒”,酒足饭饱,以茶醒神;曰“清供”,糕点佐茶,相得益彰;曰“精舍”,居室雅致,平添情趣;曰“会心”,深知茶事,心有灵犀;曰“鉴赏”,精于茶道,善于欣赏;曰“文僮”,茶童知茶,得心应手。无论是“五要”,还是“十三要素”,品茶最要紧的就是一个字“放”。也就是要放下一切,偷得浮生半日闲,身心如羽,心驰八荒。有位古代高僧有诗,专咏这品茗的最高境界:“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做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我国是茶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周武王伐纣时就有茶的记载,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但是我国有专题研究茶的文章是在唐朝,被人们尊奉为“茶神”的陆羽所撰《茶经》问世,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茶书专著,共三卷十章。它全面的阐述了茶的生产、加工、饮用的过程,同时还把制茶、烹茶、酌茶这一系列饮茶活动给予了规范,使它艺术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使茶活动升华为“茶文化”。使之传播到全世界。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ynh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3、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 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已有饮茶习俗。
“茶”字及饮茶习惯的由来“荼”、“茶”二字之转变《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