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及考场优秀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及考场优秀作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优秀作文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袁卫星 【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依然采取了“提示语+标题”的形式,这是预料之中的。这种命题形式,或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成为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江苏作文阅卷组在制定评分标准时指出,对于“绿色生活”这个题,考生不能离开“生活”谈“绿色”,也不能离开“绿色”谈“生活”。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题中之意:从情感层面解读,那就是热爱自然;从实践层面解读,那就是护卫自然;从思想层面解读,那就是顺乎自然。 阅卷组还指出,“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道上手容易写好难的题目,貌似贴近生活,而且也不太容易跑题,但考生大多落入俗套,围绕着低碳、环保、保护环境等泛泛而谈,像是在写一篇“环保征文”,且鲜见新意,不见深意,因此普遍得分不高。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考生把爱国、亲情、友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直接套入“绿色生活”之中,呈现出“泛绿”倾向,这类作文被打到了及格分以下。而能扣住“绿色生活”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刻,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的文章;以及能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或他人“绿色生活”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绿色生活”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绿色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文章,实在是少之又少。 本次江苏作文命题和阅卷情况引发本人思考颇多,择两点芹献如下: 1.作文命题中的时事性。“题材撞车”的问题是本次江苏高考作文中暴露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有人说,这和命题过分追求时事化有关。的确,这道题和时事有着极强的关联度:2010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观了上海世博园,在听取了广东馆特点和亮点介绍后,胡锦涛指示广东要率先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经济;2010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命题者似乎确有这样的初衷:引导学生养成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把关注自我与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有道是,“文章合为时者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难道不要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应试题”的学生从考海题堆里引导出来么?我们难道非要让学生丢开生活,丢开他生活的这个世界,去写那些花花草草的无病呻吟之作?造成“题材撞车”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绿色生活”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恰恰在于学生对这个热门话题的关注度不够,思考度不够,积累度不够,只知皮毛,不知其里,缺少材料的占有和整合,缺少思维的深化和综合,缺少观点的提炼和形成,因此只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泛泛而作。这充分暴露了当前作文教学中重技巧轻材料,重语言轻思辨等倾向。 2.作文命题中的思辨性。我们从本次命题的“导语”中来看看“绿色生活”这个题目的思辨性。有人说,文题中三句提示性的导语,通俗而又深刻,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引向深入。“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此句是对绿色的描述,可谓观其形。“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此句是对绿色功用的阐释,可谓析其质。“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句是对绿色的价值进行嫁接,可谓搭其桥。关键在于末句,把绿色上升为价值理念,与生活对接,引领生活的潮流。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我认为,事物总是矛盾的统一体,“导语”有时候也是双刃剑。正是这貌似层层深入(和去年“品味时尚”导语类似)的导语设置,把学生引向了思维的定势:绿色是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广大的股民朋友就一定不会答应这样的论断);绿色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绿色生活是一种应当追求、必须追求的美好生活……似乎,“绿色生活”已成为一个定论,一个公论,一个莫逆的命题

文档评论(0)

mi808686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