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类思想
摘要:
分类思想作为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渗透于整个小学的数学教材体系中。通过分类可以使大量看似纷繁复杂的事物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为我们深入研究学习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可行的途径。分类思想在数学知识的概念学习中十分重要,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类思想的应用进行整理,对分类思想在学生思维上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教学的理解和应用,更对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类思想;数学思维
一、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生成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1]小学数学分类思想,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逻辑方法。[2]掌握好这类思想对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帮助,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分类思想方法的渗透
每个学生在日常中都具有一定的分类知识,如人群的分类、书籍的分类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分类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在五年级“方程的意义”教学中,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就是通过式的二次分类建构对“相等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理解,从而把握方程的特质的。 教学时首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式”,按照式子中有无等号可分为:有等号的式子和不含有等号的式子;按照式子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又可分为: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分别对每种情况中的第一类进行观察,将他们分类,该如何进行?将有等号的式子按照式子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两类: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和不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按照式子中是否有等号,分成两类:有等号的式子和没有等号的式子。此时,满足方程的二要素便很清楚了:含有未知数、等式。结合式的分类、数的分类等教学内容,反复渗透,强化数学分类思想,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习中的分类的意识并能在分类的时候注意一些基本原则,如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如若不然,对象混杂,标准不一,就会出现遗漏、重复等错误。如把自然数分为:合数、零和奇数,就是犯分类标准不一的错误。在确定对象和标准之后,还要注意分清层次,不越级讨论。[3]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通过多媒体演示天平称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平衡或倾斜的现象,得出如下式子:22+30=50,100﹥80,80﹤100, 80+X=100,80+X﹥100,80﹤2X
3X=180, 100+Y=3×50
师: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第二部分,学生分类活动后,汇报如下:
(图1)
(图2)
2、分类——概念的理解深入化
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这种关系是要逐步脱离事物的物质属性。正视学生概念学习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利用分类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广角》教学片断
第一部分:教师出示1、2两张数字卡片,问: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生很快得出12,21教师板书:
师:观察这两个两位数,你发现什么?
生:12,21相互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
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交换法”。
第二部分:教师出示1,2,3三张数字卡片,问: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生思考后得出12,21,23,32,13,31。汇报时,教师要有意将6个数字分类板书如(图1)
师:看看着6个两位数,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组?
(图3)
在第一部分的铺垫下,学生一般都会以交换数位的两个数为一组,分成3组,板书上分割线。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找“序”。
师:刚才我们是拿两张数字卡片,用交换的方法得到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思考。
师提示:“我们在拿两位数的时候,需要拿几次数字卡片?”
生:两次
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拿的顺序将这3张卡片分成两组。师示例并板书:
第一次拿出数字1,把1放在十位,可以和剩下的2,3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13。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固定一位法”。你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接着往下拿?
与学生一起完成。
师:如果第一次拿的数放在个位,会是一组什么情况?
生:21,31;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