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矿围岩控制与监测》课程设计
《煤矿围岩控制与监测》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初步应用《煤矿围岩控制与监测》课程所学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煤矿围岩控制与监测》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设计图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工作面支护参数设计以及设备的选型打基础。
二、课程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方法参照《煤矿围岩控制与监测》课程的相关内容,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参照以下目录编写:
1 工作面概况
1.1 工作面概况
1.2 煤层顶板
1.3 垮落带高度的确定
2 工作面控顶设计
2.1 工作面控顶设计的原则
2.2工作面预防压垮型冒顶的控顶设计
2.3工作面预防漏冒型冒顶的控顶设计
2.4工作面预防推垮型冒顶的控顶设计
2.5 初放阶段的顶板控制设计
2.6 工作面支护设备选型及校核
3 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3.1 监测支护质量的指标与指标值
3.2 监测顶板动态的指标与指标值
3.3 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
3.4 落实整改措施
4 课程设计小结
附图 (1)综采工作面日常监测测线布置图(计算机绘图)
(2)综采工作面日常监报的“一表两图”( 计算机绘图)
三、控顶设计的工作面概况
某矿煤层为近水平厚煤层,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4.28m,煤系典型地层见表1工作面长度220m,采高4.0m。6LS-03滚筒采煤机进尺0.8m130架WS1.7-210/450掩护式液压支架(顶梁长度4030mm架宽1750mm,额定初撑力4908N/架,额定工作阻力6708N/架)。WS1.7-210/450支架进行验算。
根据相似条件的工作面矿压观测情况,该直接顶岩层的初次垮落步距为22m左右,老顶的初次垮落步距为53m,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8~22m。岩层的平均容重均按2.2×105N/m3取值。
2、设计题目的条件
(1)设计题目的条件1:
(2)设计题目的条件2:钻孔号
参数 1 6 距开切眼m 0 1500 页岩m 2 2 细砂岩m 2.5 3.0 页岩m 1 1.5 中砂岩m 2.5 2.0 砂页岩m 2.5 1.8 页岩m 31.8 1.2* 3.5 煤m 4 4.2 砂页岩m 4 4 四、工作面矿压观测记录
表2 第一种煤层综合柱状下某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表
观测日期:×× 工作面:×× 剩余推进距离:×× 观测人:××
测线 初撑力/kN 补撑力/kN 工作阻力/kN 失效 与输送机夹角/° 横向倾斜/° 端面距/mm 顶梁俯仰角/° 顶梁错距/mm 支架间距/mm 断面冒高/mm 断层落差/m 1 1550 4866 91 0 320 0 50 1750 350 2 1585 4820 91 0 320 -8 80 1780 3 1571 4799 89 2 330 -3 50 1750 4 1510 4843 88 2 320 0 100 1740 5 1367 1505 4788 88 6 330 0 80 1750 6 1583 4834 90 3 340 1 50 1800 200 7 1515 1400 * 93 3 340 3 0 1790 8 1586 4886 90 0 330 0 0 1810 9 1530 4845 84 -1 430 -2 70 1770 10 1520 4856 85 -1 320 -1 70 1750 指标值 1505 85~95 ±5 340 ±7 90 1750~1950 300 不合格率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表3 第二种煤层综合柱状下某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表
观测日期:×× 工作面:×× 剩余推进距离:×× 观测人:××
测线 初撑力/kN 补撑力/kN 工作阻力/kN 失效 与输送机夹角/° 横向倾斜/° 端面距/mm 顶梁俯仰角/° 顶梁错距/mm 支架间距/mm 断面冒高/mm 断层落差/m 1 4150 6166 90 0 320 0 40 1740 350 2 4285 6220 91 0 320 -8 80 1780 3 4171 6199 89 2 330 -3 50 1750 4 4110 6243 89 2 320 1 100 1740 5 4067 4100 6188 88 6 330 0 80 1730 6 4083 6234 90 3 340 1 50 1800 200 7 4115 3943 * 93 2 330 3 0 1790 8 4186 6186 90 0 330 0 0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