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比北京721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很强
对比北京721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很强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需要丰富的水资源,来解决城市生活、美化环境或者生产灌溉。为了很好地利用这些水资源,城市中修建了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统。近代城市自不必言说,让我们看看古代城市中修建的完善的供水排水工程建筑。 兴城古城,原宁远卫城,位于今兴城市区,属明辽东都司二十五卫之一。城近方形,每角各有凸出的“角城台”。有东、西、南、北四门,门上有箭楼。城门外有瓮城和瓮城门。城内有以四门为轴心的“十字形”干道。在“十字形”街道的正中心建有鼓楼一座。 《大明一统志》中记载较详,说宁远卫在“都司西……宣德三年于此筑城”。根据兴城觉华岛发现的明朝天顺四年《重修大悲阁记》碑记载,“宣德五年,总兵巫凯筑宁远城”城墙青砖建造,通高10.1米,底基宽6.8米,顶为青砖墁道,宽4.2至4.5米。墙顶外侧有高1.9米的垛口墙,垛口高1.4米,宽0.33米,垛口墙下留有吐水孔及排水沟。墙顶内侧有宇墙,高1.2米。城墙四面各有一门。鼓楼建在“十字形”大街的中心。 说到兴城古城的建造,就不得不说一下兴城的地势。兴城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最高山峰黄顶山海拔701.8米,还有大青山、五顶山、九龙山等5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全境大体可分为西北低山、中部沙冈丘陵、东南近海平原三种地形。而古城就建在东南近海平原上,但是总的地势还是趋于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 兴城古城在建成之后的数百年以来,从未因洪灾而遭受过损失。古城之所以让居住在里面的人有安全感,一是建城的时候,古人对地势的勘查很详尽,考虑到这是万世的基业,因此按照地貌走势建城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二是城墙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水,保证城内居住人群的安全性;三是最主要的城内城外的排水系统是一个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 兴城古城的古代排水系统据几十年的考察研究,基本上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利用城内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地形的自然高差,建成中间鼓楼高,四面城门低的城体结构,并且在城墙的东南方向和南面城墙下各开一个水门洞,全部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并根据街道布局,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街面行水暗渠、城墙下建沟渠和城墙内建水关,城内河与城外护城河相结合的一个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地上排水系统,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地下排水系统的存在痕迹。在雨水大的时候,四个城门和水门洞使城内的雨、污水自然快速地排入城外护城河中,流入大海形成一定的雨水调控能力。 行水暗渠可分为引水涵洞和排水涵洞两种。本地区的现存古代遗址一直较少,大都由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兴办而拆除或者荒废,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涵洞已经广泛应用于河闸、大坝的修建中。沟渠按其构造可分为明沟、过街沟和暗沟,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下水道”,主要作用是排出生活污水、雨水及其他用水。兴城古城内,过去在街道两侧修建的排水设施叫水关,水关又称为“水门”、“水津门”或“水窦”,是河道沟渠穿越城墙的通水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供水渠道的进出水关,另一种是排水系统的出水关。它是保证城市供排水畅通的咽喉。兴城古城的东南处的“水门”现在依然保持原貌。但是西南处的“水门”,现在已经被堵死了。现存各地水关遗址较多,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发达。 据兴城上了年纪的人回忆:1934年伪满时期,东北降大暴雨,安东降特大暴雨,日降雨量484.6毫米。大沙河洪水泛滥,死亡1000余人。而兴城地区也遭了雨灾,但是,古城内的雨水都被及时地排出城外,城外的村子里逃出的百姓全都涌进兴城古城里避灾。那时候真是救了不少人的命啊。兴城古城自古就有“一日大水,一日干”的说法。所以那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说:古城要被淹,那就是天塌地陷的大灾难了。可见,从古到今的百姓对古城的防水性具有多么大的信心。 与古人倡导的因势利导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崇尚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新建的城区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更强劲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库、水塘、护城河,也不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 消失功能的排水系统 不过,古人的前瞻性往往赶不上后人的破坏性。兴城古城的西街曾经有一座小桥架在城内河上,冬天河面上结冰,小孩子可以在上面滑冰嬉戏,童年因此而多了色彩和无尽的乐趣。现在河不在了,桥不在了,只有板石铺就的街道,被街道两侧的商店播放着嘈杂的音乐声和叫卖声充斥着。 城墙西南处的“水关”被堵死了。由于流水不畅,这次洪灾导致了城内的一段胡同形成了内涝。记者在周围的居民中调查了解到,这个“水关”早在三十年前就被堵死了,因为护城河被填平建房,一到夏季雨水多的季节,城里的雨水依然顺着“水关”流到城外寻找护城河。可是护城河已经不在了,所以“愤怒”的雨水就顺势冲到了护城河址上的住户家中。为了免受大水的欺负,这些住户就不断地加高房基和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