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2、反复的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3、反复的作用: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八、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九、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5、右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2008年广东高考23题)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 示例1 您用三尺教鞭为我们指点人生道路的迷津,您在五尺讲台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奥秘,您用七彩粉笔为我们描绘知识王国的地图。 示例2: 我仰起头,凝视着您山花灿烂的笑靥;我踮起脚,聆听则您山泉叮咚的话语;我捧着书,思索您醍醐灌顶的讲解。 * * 高考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是…… 修辞是人们在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 表情达意的过程中, 追求最佳表达效果 的言语实践。 《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E级。 其中“反复”是新课改后(2007年)增加的考查内容,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考纲粘贴 考试说明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反复反问 设问 共9种 语言文字运用 怎么考?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考查 1、比喻。构成条件: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3)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注意:①词的比喻意不是比喻,如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意,不看作比喻修辞。 ②同类相比不是比喻,如: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 ③表示推测、想象的不是比喻。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分子化学物理分解.doc
- 高峰高原学术专刊论文模板分解.docx
- 高化进展第六章自由基聚合新引发体系分解.ppt
- 高级财务会计期末考试复习分解.doc
- 高级植物生理实验-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分解.doc
- 高级助产士考试题分解.docx
- 高精度全站仪折线型竖井联系测量工法关键技术分解.docx
- 高考100天誓师班会分解.ppt
- 过采样调制降采样抽取分解.doc
-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分解.ppt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