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启超谈中国五十年之变化 古语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 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经历了哪三阶段? 2.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特点 3. 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指出推动“中国五十年”变化的主要因素。 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文化理性化 单选题练习: ( )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的 着眼点主要在 A社会制度方面 B 思想文化方面 C军事技术方面 D 经济科技方面 ( )2,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是因为 A 他主张研究西方,学习西方文化 B 他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他看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D他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 )3,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 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B 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近代科技 D 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 )4,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洋务派的是 A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B “立国之道,礼仪尚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D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实践:维新变法的性质、目的、失败原因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意义:①维新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②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发展创造了条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③维新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他们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2.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以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 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A、反对尊孔复古 B、继续反封建 C、主张民主共和 D、向西方学习 思想 制度 器物 实践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派别 阶级 历程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 阶级 无产 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林,魏 曾,张,左 康,梁,严 孙中山等 陈,鲁,李,胡 李大钊等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维新变法(改良) 三民主义,民主共和(革命) 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对西学了解日益深入;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对封建思想的正面冲击 *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林则徐 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高考考纲 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 经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思想:对西学了解日益深入;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