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吉林省榆树市保寿第一中学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唐诗五首教案2.docVIP

[中学联盟]吉林省榆树市保寿第一中学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唐诗五首教案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吉林省榆树市保寿第一中学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唐诗五首教案2

1.唐诗五首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找同学背诵王勃、陈子昂的代表性诗歌。 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朗读指导 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 2.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3.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景、叙事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解析:诗人选取两种富有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杨花,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怨的气氛。[来源:学。科。网] 4.“愁心”原是悲伤而沉重的,但愁心寄月随风的形象所给予读者的,为什么不是沉重压抑之感? 解析:在这首诗里,明月成了传送友谊的使者,长风也成了吹度明月的凭借。这夸张奇妙而又天真烂漫的想象,使这首诗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和李白豪放天真的个性,而诗人对朋友的深挚情谊也真切地表达出来。 三、品味赏析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 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其生活条件艰苦。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和王 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王昌龄后来在贬所曾写了《送柴侍御》和《龙标野宴》两首诗,都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前一首写道:“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一首写道:“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这两首诗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大概王昌龄也从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诸诗友遥寄给他的友好声援了吧?另外,从王昌龄这两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笃,互相了解之深,志趣爱好之接近,不然,诗中的“明月”怎能起到两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来源:学科网ZXXK] 四、小结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古时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珍视友谊放在首位,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 五、学习《滁州西涧》 1.学生朗读诗歌 要求: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朗读时要注意节奏、韵律、声调、重音,在读时要注意体会、运用。在读时体会两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设想:进一步培养诗歌朗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入诗歌所渲染的艺术境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来源:Z+xx+k.Com] 2.作者介绍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天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曾任洛阳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他在历任官职中都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3.品味赏析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 :诗人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鹂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