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 七下第10课木兰诗》2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备 七下第10课木兰诗》2课时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0课 课题:《木兰诗》 单位: 主备人: 【课标与教材分析】 《2011语文新课标: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具备了自学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思维、丰富的活动感知文情、理解文理,从而完成对本课的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以下词语的音形义:惟、辔、朔气、转著、帖。 (2)品味语言,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 (3)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背诵课文——文学欣赏——拓展延伸”这一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木兰这个人物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 (2)、使学生体会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她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诗歌:(1)从朗读上品味语言特点。(2)从修辞手法和结构上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训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1.教法 ①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背诵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赏析、讨论中,深入体会诗中优美语言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③讨论探究法: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2.学法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第二课时 一、木兰形象分析 一千多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

文档评论(0)

lxienc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