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衬底跨导gmb 源与衬间加上反偏UBS ,会影响流过沟道的漏-源电流, 将UDS换成UDsat,即饱和区衬底跨导; UDS愈高和|UBS | 愈低时,gmb数值愈大。 为获得高衬底跨导,需要选用高表面迁移率材料,设计大沟道宽长比和使用高掺杂衬底材料。 输出电流/ 源衬电压 2.漏-源输出电导 gd (1)线性工作区 当UDS较小时, 饱和工作区的跨导 在UGS不太大时,gdl与UGS成线性关系。 输出电阻1/gdl 随UGS 的增大而减小。 当漏-源电流较大时,gdl 与UGS的线性关系不再维持,是因为电子的迁移率随UGS的增加而减小。 随着UDS 的增大, 输出电流/ 输出电压 (2)饱和区 在理想情况下,IDS与UDS无关。饱和工作区的gds应为零,即输出电阻为无穷大。——曲线平坦 实际管,饱和区输出特性曲线总有一定的倾斜,使输出电导不等于零,即输出电阻不为无穷大,有两个原因。 ① 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当UDS ? UDsat时, 沟道有效长度缩短 当(UGS ? UT)增大时,gm也增大。当UDS增加时,gds也增大,使输出电阻下降。 ② 漏极对沟道的静电反馈作用 当UDS增大时,漏端N+ 区内束缚的正电荷增加,漏端耗尽区中的电场强度增大。 漏区的一些电力线会终止在沟道中,这样,N型沟道区中电子浓度必须增大,从而沟道的电导增大; 若管的沟道长度较小,即漏-源之间的间隔较小,导电沟道的较大部分就会受到漏极电场的影响; 如果衬底材料的电阻率较低,漏-衬底以及沟道-衬底之间耗尽区较窄,静电反馈的影响就较小。 这种效应是指衬底低掺杂,沟道短的情况下,漏衬PN结耗尽区宽度以及表面耗尽区宽度与沟道长度可比拟时,漏区和沟道之间将出现静电耦合,漏区发出的场强线中的一部分通过耗尽区中止于沟道,致使反型层内电子数量增加的现象 ; 3.串联电阻对 gm 和 gd的影响 (1)对跨导的影响 外接串联电阻RS ——源区的体电阻、欧姆接触及电极引线等附加电阻; RS影响后的跨导 跨导将减小 RS 起负反馈作用,可以稳定跨导。 如果 RS gm 很大, 深反馈情况,跨导与器件参数无关。 源区 (2)对输出电导的影响 RD 在线性工作区受RS及RD影响的有效输出电导 串联电阻RD和RS会使跨导和输出电导变小,应尽量减少漏极和栅极串联电阻。 4.5.2 MOS管频率特性 宽带简化电路模型 输源电容 栅漏电容 输出电容 Cin是栅-漏电容CGD与栅-源电容CGS的并联 CO是漏-源电容CDS与衬-漏PN结势垒电容CBD的并联 CGS 输入电容 1.截止频率fT 理想情况——忽略栅-漏电容CGD以及漏极输出电阻rD , Cin ≈CGS 截止频率?T ——流过CGS上的交流电流上升到正好等于电压控制电流源(gmUGS)电流时(电压放大倍数等于1)的频率 ?T = 2? fT 在饱和工作区时 与沟道长度L的平方成反比,沟道短的管 fT 会更高。 长沟MOS管,沟道刚夹断时 沟道区的横向电场 载流子渡过沟道区L所需要的时间为渡越时间? , , 如果 减小沟道长度L是提高截止频率的重要手段。 2.最高工作频率 fM fM —— 功率增益等于1时的频率; 栅-沟道电容CGC 当栅-源之间输入交流信号之后,从栅极增加流进沟道的载流子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对栅-沟道电容CGC充电,另一部分径直通过沟道流进漏极,形成漏-源输出电流。 当信号频率? 增加,流过CGC的信号电流增加,从源流入沟道的载流子用于增加栅沟道电容充电的部分,直至? 增大到足够大,使全部沟道电流用于充电,则漏极输出信号为0,即流入电容CGC的电流等于输入信号引起的沟道电流时的频率? 是管的最高工作频率? M 。 管跨导愈大,最高工作频率愈高; 栅极-沟道电容CGC愈小,最高工作频率也愈高; 管的高频优值 gm/CGC ——衡量管的高频特性,比值愈高, 高频特性愈好。 提高fM ,从结构方面应当使沟道长度缩短到最低限度,也必须尽可能增大电子在沟道表面的有效迁移率?n。 硅材料电子迁移率?n比空穴迁移率?p大 。 n ?M = 2? fM 第六讲 (1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非本征、本征开关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两种不同开关过程中延迟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本征、本征开关延迟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本征、本征开关延迟时间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 4.6 MOS管的开关特性(Switching feature) 开关状态——管主要工作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