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示例.doc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示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示例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唱道“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歌曲向我们展现了难忘的童年的生活,是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的嬉戏中有浪漫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让我们走近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作者及作品简介: 鲁迅   鲁迅姓周,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他是浙江绍兴人, 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6岁人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教他的老师是 寿镜吾先生, 寿老师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参加乡试,决定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之久。鲁迅对 寿镜吾老师很尊敬,他在南京读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老师。   自1907年到1936年,鲁迅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译文、日记、书信等共八百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人民革命事业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于 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了鲁迅的历史功绩,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人《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朝花夕拾》:意为早上开的花,到傍晚才去采摘。比喻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到晚年回忆,是 鲁迅先生回忆他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本散文集。共十篇。   整体感悟:   1.学习字词: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写词语,强调自学的能力。(A、给加点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2.放录音,听读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情景动画   提出听读要求:A.可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圈点勾画出来品味揣摩;B.也可以用心轻声跟读课文,初步体味文中的情趣。   3.听读后出示思考题:   A.从本文的题目来看,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B.听读后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起止句和过渡段。   (起止句:百草园部分从开始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三味书屋部分从“出门向东……”到结尾;中间“我不知道……”一段是过渡段。)    C.概述一下,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有所理解就行,不强求统一。)   4.阅读指导:   —、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二、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因为在百草园中不仅有春夏的美丽,还有惊险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也变得别有情趣,所以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三、齐声朗读第二段。读后讨论—下列问题。   A.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B.“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①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C.“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①鸣蝉、叫天子、黄蜂。②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③写的都是动物。)   D.请同学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   5.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   (①先写动物,后写植物。②参考答案: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

文档评论(0)

lxienc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