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爸爸的花落了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爸爸的花落了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导学案序号: 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学习难点 1.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2.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 学习流程 导入新课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 2.本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是哪两层含义呢? 呈现学习目标 小黑板呈现学习目标。 预习 检 测 (二)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襟上(    ) 掸子( ) 咻咻(   ) 叮嘱( ) 玉簪花( ) 骊歌(   花圃(    )肿胀( ) (2)从以上词语中任选三个造一个句子,要求:内容明白,用词得当。 整体感知 (1)文中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对花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重点研读 阅读毕业典礼前(1-34段)讨论下列问题。 (1)“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句话暗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质疑探究:对爸爸逼我上学一段的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分析文章主题 1.全文的情感基调是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2.爸爸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 3.文中写爸爸给我穿花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怎样的感情? 合作与探究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巩固提高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一、三。 2.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课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导学案序号: 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感悟影响我成长的父爱 2.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得与失 3.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感悟影响我成长的父爱 2.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得与失 学习流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知识,并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呈现学习目标 小黑板呈现。 探究课文 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文中类似这样的伏笔还有哪些 5.听了老高的话,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为什么

文档评论(0)

lxienc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