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季学校呼吸道传染防治知识讲座材料
春季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按照学校安排今天下午由我给大家介绍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肺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及防控措施,其目的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校园内传染病防治知识及防控措施,努力提高师生们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内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现在正值春季,天气时暖时寒,早晚温差起伏较大,忽冷忽热最容易感冒,尤其是学生,由于抵抗力差,聚集教室学习,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
一、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它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等。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细菌或病毒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寄生在鼻咽部的粘膜上,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早期就出现咳嗽、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菌、病毒正是借咳嗽、打喷嚏通过空气传染给别人。如果手接触病毒后没有洗干净就接触嘴巴、鼻子等有粘膜的组织,也能感染病毒。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1.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免疫力。
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1.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传染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一般表现为发病急,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咳嗽、流涕,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至18日,通常为14日。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
3.流脑: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流行,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这个病的一般临床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等。
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
5.肺结核: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结核菌会通过喷出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飞沫的空气,结核菌就会进入体内。如果此时抵抗力低或结核菌毒力强就可能得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四、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和环境卫生。
2. 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至少十分钟。学生应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或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网吧、商场等。
3.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干净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多喝开水。
5.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给他人。 6.全体学生应积极参加晨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加强体质锻炼,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7.保持教室、寝室的地面、墙壁清洁和干燥。
8.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9.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感染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在家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