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抗体制药程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荧光(神经元) 免疫荧光显像系统 (二)免疫酶抗体诊断试剂 用酶标记来检测抗原,分为免疫酶染色(组比法)和酶免疫测定两种类型。 免疫酶染色法用酶标记抗体,称为酶标抗体。测定时酶标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组化反应,产生有色物质,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 peiroxidase, HRP)标记抗体,加入酶底物-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 DAB)。如果抗体与抗原结合,底物将被分解,呈现棕褐色。 酶免疫测定(ELA)是一种在液相内微量待检抗原物质的定量测定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 酶免疫测定在方法上的一个重大改进,使抗原或抗体吸附在聚苯乙烯塑料等表面上进行反应,大大简化了抗原抗体结合物的分离过程。 用途广泛,敏感度高,既可定性也可定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酶联免疫反应示意 酶标仪 间接法:用于检测血清中抗体 载体抗原+ 抗体(待检血清)+酶标抗抗体+底物-→显色反应 夹心法:检测标本中抗原 载体抗体 +抗原(待检标本)+ 酶标抗体(特异性)+底物-→显色反应 ELASA(竞争法) 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可作为一种指示剂,组成一个新的生物放大系统。 该法特异性强、结合稳定,在与抗体、酶、荧光素等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生物活性,可用于检测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灵敏度:扩散试验 电泳试验 凝集试验 ELISA BAS-ELISA、放射免疫分析试验。 生物素-酶标抗生素蛋白系统抗体诊断试剂(BAS-ELISA) (三)放射免疫用抗体诊断试剂 放射免疫技术: 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手段。诊断试剂设计中考虑的是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和125I标记抗体,放射自显影检测。 把同位素分析的高灵敏性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两大特点结合起来。 在医学实践中可用放射性自显影法检测微量抗原物质。 放射免疫(竞争法) 结合态的标记抗原(B)与游离态的标记抗原(F) 三、导向诊断药物 在体内直接诊断病原的抗体试剂被称为导向诊断药物。 放射免疫显像定位技术是把特异性与病原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抗体预先同重金属络合剂—二乙基三胺五乙酸 (DTPA)耦联成Ab-DTPA,注入体内,“自动寻的”与病原细胞结合;再注入In-113M(放射性核素,铟),使其与DTPA络合。 放射免疫显像定位技术通过放射自显影,可以对病原细胞 (如肿瘤)进行组织定位、显示肿瘤细胞转移形成的病灶、观察抗体在血液中的功能半衰期、确定肌体对抗体做出的不良反应等。 导向诊断药物的显像 肿瘤标记物放射免疫显像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不同谱系白细胞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表达的细胞表面抗原分子,亦即白细胞表面标记。它们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 (1)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免疫效应功能的发挥; (2)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 (3)炎症发生; (4)细胞的迁移如肿瘤细胞的转移等。 四、CD单克隆抗体系列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简称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按照发现的顺序,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命名从CD1、CD3,已达到CD247。 用异硫氰酸荧光黄或罗丹明标记这些分子,在免疫学上认识淋巴T细胞的功能、分化、信息传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CD单克隆抗体系列 CD4 细胞 第七节 抗体治疗药物 以抗体为载体的导向治疗药物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制备出百余种单克隆抗体,鉴定出数十种与肿瘤相关的抗原,但治疗用的制剂还没有一种达到商品化的程度 主要障碍: ①抗体相对分子量大,穿透力低,不能达到靶部位或靶位摄取量低 ②鼠源性McAb的排异反应 抗体药物研究概况 一、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治疗药物 抗体作为放射性核素的导向载体,应用比较成功 优点:操作简单、用量小,且能观察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药物动力学, 放射性标记的抗体有较大的杀伤范围,有利于克服肿瘤表面抗原的 异质性,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也不依赖抗原抗体结合后的吸收作用, 由于分子量小,容易穿透到达肿瘤部位 缺点:有些放射性核素来源困难,且需放射性保护和污染处理 二、抗癌药物偶联的抗体药物 1.常用抗癌药 氨甲喋呤、阿霉素、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 单独使用,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不能保证,且对正常体细胞有杀伤作用;以人血清白蛋白为中间载体,可明显提高每分子抗体所携带的氨甲喋呤量,使体外细胞毒性提高2倍 2.抗体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