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定义: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的特征
1、 动态的过程
例:猎豹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追击羚羊 (捕食行为)
行为并非都有身体的运动
一只看上去完全不动的羚羊,屹立在山颠,这往往表示它是这个区域的主人,这是一种炫耀行为。一只负鼠遇到敌害时假死,这时表面上静止,而体内新陈代谢加剧,为下一步逃脱在蓄集能力 ,是一种防御行为
2、普遍具适应性意义
动物的行为都是在长期进化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
例:#南极的王企鹅用富有脂肪的腹部皮肤将卵盖住,直到孵出幼鸟,它始终翘起足尖走路,绝不让卵落地这种行为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
#枯叶蝶静止是颜色体形极象一张干枯的落叶,很容易躲过敌害。
3、动物行为的产生 具有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
(1)遗传基础
行为具有遗传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行为差异的遗传基础,并利用标准的遗传学方法来确定差异的基因定位。遗传不仅仅决定行为,也决定行为的发展与改变。没有遗传基础,也就不会有行为。
(2)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内分泌系统有关。
#动物的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参与。
外界的刺激被感受器感受,需要神经把信息传入到中枢系统。通过协调,体内各种组织器官活动才能达到一致,从而控制动物的行为。
#许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是那些变化缓慢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例:性激素可以影响到鸟类的攻击和求偶行为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综合作用于行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对动物行为的控制多是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的,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制约
例:鸟类的繁殖行为,不仅受性激素的支配,也受神经系统的控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环境信息和行为动机
(一)动物行为中的环境
1、体外环境: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2、体内环境:体内各结构和功能状态及心理活动和生理现象
(二)环境信息
1、概念: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2、分类:物理性环境信息和化学性环境信息
(二)刺激和动物的感觉器官
1、刺激
①概念:能被该动物感知并引起动物发生反应的环境信息。
②刺激引起动物反应的条件首先要动物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其次是要达到刺激阈
③刺激的筛选:动物只对一些对本身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才起反应。包括外围筛选和中枢筛选。
2、感觉器官
①化学感受器:通过嗅觉、味觉感受器来感知空气或水中的化学物质。
与动物求偶、通讯、摄食和防御相关。
例:雄蛾用触角感知性外激素;哺乳动物用下丘脑感知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
②光感受器:
感光细胞: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蚯蚓)、棘皮动物体表有感光细胞
其他各类动物的感光感受器则是感光细胞和不感光细胞组合中一起,形成眼:
眼点:涡虫,只有感光功能。
复眼:大部分的节肢动物,由许多小眼组成,感知光的强弱,偏振光,可以成相。
脊椎动物的眼:感知光,成相、判别距离。
③热感受器:蝮蛇的颊窝和蟒蛇的唇窝数尺内温度的微弱变化。
④声波感受器:如水母的平衡囊(感受次声波)、蜘蛛的刚毛、昆虫的鼓膜、鱼类的侧线和陆生脊椎动物的耳。
3、刺激过滤(筛选)
每一个动物时刻都会面对无限量的环境信息,但是,有用的信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对动物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有选择的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意义在于减少动物对无关刺激做反应的能量消耗
外围筛选:动物感受器只能感觉到一定种类、阈值的刺激。外围筛选具特异性或专一性。(蛾类对紫外光比较敏感)意义在于减少动物对无关刺激做反应的能量消耗。
中枢筛选:如下丘脑的一些细胞只对血糖浓度的改变这一刺激敏感。
(三)行为动机
1、行为动机的概念:行为动机是指动物行为的内存因素,它以结构特征、生理状态和后天的经验作为基础,在表现某一特定行为前内部的待机状况。
2、行为动机的原则
①特异势能原则:特异势能是执行某种行为所需的能量,这种能量在刺激未出现前在动物体内储存。执行某种行为所需能量积蓄越多,动机越强;
②等级原则:适应于本能行为,说明行为的结构关系(先后秩序和主从关系);如繁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
③负反馈原则:适于摄食及学习行为。如狗的饥饿引起的摄食过程。(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3、影响行为动机的因素
①外部因素:如正在求偶的野鸡,当敌害突然出现时,它们能放弃求偶逃避敌害。
②内部因素:如血糖浓度和渗透压的改变与动物的饥饿、饮水动机相关;发育、成熟程度和激素分泌与动物的求偶动机有关。
③行为的时间性:行为的时间影响行为动机感受刺激的阈值。某一行为间隔时间越长,行为的动机越强烈;间隔时间越短或频繁出现一种刺激,行为动机就会减退或造成疲劳。
第二节 动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小头尺寸对照表.xlsx VIP
- 《高级钳工培训课件-(钳工工艺流程、操作技巧及其安全规范)》.ppt VIP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车辆电工(中级工)题库复习题要点 .pdf VIP
- GBT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标准.pdf VIP
-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课件.pptx VIP
- 全省寄生虫病防治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全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RBA8.0手册+程序文件+表单(格式可转换WORD).pdf VIP
- 典范英语4a Lesson3 The Camcorder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