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创新题特训(时间:9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点一滴,完善自我。
1.(2015·广东省惠州市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鸟惊月上,夜骄饥鼠阚注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阚:看。
(1)哪些诗句表现了题目中的“寒”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单赏析尾联抒情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一二句写西风瑟瑟,落叶敲打窗户,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②第四句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不能抵御寒冷;③第五句写寒霜落下,惊动栖息的鸟儿啼叫飞起,从而写出寒冷难耐。
(2)尾联虚实结合,表现出深切的思归之情。诗人对家乡魂牵梦萦,在梦境中亦不惧江湖阔远,定要回到家乡,而醒来能很快写成此诗,正由于心情思绪与梦境契合。
2.(2015·四川省重点高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反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两种艺术手法对本诗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意思答对即可。)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意思答对即可。)
3.(2015·广东省湛江市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隔浦莲·荷花
黄载
瑶妃香袜透冷,伫立青铜镜。玉骨清无汗。亭亭碧波千顷。云水摇扇影。炎天永。一国清凉境。
晚妆靓。微酣不语,风流幽恨谁省?沙鸥少事,看到睡鸳双醒。兰棹歌遥隔浦应。催瞑。藕丝萦断归艇。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主要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一幅夏日荷花亭亭玉立于碧波之上的画面。“亭亭碧波千顷”写出荷花形态之美;“香袜透冷”写出荷的幽香;“一国清凉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东城数学一模技术范本.doc
- 2016尔雅《数学文化》期末考试技术范本.doc
- 2016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内容归纳复习技术范本.doc
- 2016房山初三一模及技术范本.doc
- 2016房山数学一摸试卷及(word版)技术范本.doc
- 2016高考病句模拟考试教师版技术范本.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考点1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技术范本.doc
- 2016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冲刺专题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技术范本.doc
- 2016高考地理知识点技术范本.doc
- 2016高考复习作文立意技术范本.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