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税免除后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题目及对策研究.doc

农业税免除后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题目及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税免除后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题目及对策研究

农业税免除后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题目及对策研究 根据中心“一号”文件精神,我国全面贯彻对农业税全免的扶农、优农政策。农业税取消以后的时间里,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乡镇干部干什么?农村工作应该怎么管?乡镇工作的重心往那里移?带着这些题目,对河路口、涛圩、白芒营、桥头展等农区乡镇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后农业税时代,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 ,农村抛荒现象得到了根本性扭转,有些村甚至出现了争田种的良好势头;乡村干部也从过往向农民“要钱、要粮、要命”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全心全意发展一方经济和服务一方群众。但调查也能发现,政府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村工作面临着新的题目和矛盾,需要各级政府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 一、农村现状 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县农民从中得到了以下实惠:①取消农业税,使农民每亩减负40元/亩;②粮食补贴17元/亩;③保护价收购使农民增收85元/亩,依此计算,农民从中获益142元/亩。因此,往年景片抛荒现象基本上得以杜尽。后农业税时代,对乡镇及村组干部来说,主要存在“三喜三忧”:一,喜的是从“三要”干部中解脱出来,忧的是成了无权、无钱、工作无抓手的“三无”干部。二,喜的是干群关系得以改善,财政亏空减轻,忧的是干群间隔将拉远,公益事业建设更难。三,喜的是有转移支付,种田种地有补贴,忧的是无钱给群众办实事,无力稳定村组干部和化解债务。对乡镇政权来说,主要是乡镇机构人浮于事的现象更为突出,我县农区乡镇均匀达70余人,最少的56人,最多的148人。根据中心机构改革方案,各乡镇将分流1/2—2/3的富余职员,这批职员的安置将是后农业税时代的一大困难。 二、存在的主要题目 1、干部角色转换尚未到位。长期以来,乡镇及村组干部习惯于传号令、收税费、跑田埂的工作传统。后农业税时代,出现了很多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工作重之重是收粮收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成为乡镇干部的紧箍咒,能把税费收齐是最大的成绩,其它行政职能逐渐弱化。而如今,沿袭几千年的“皇年国税”不仅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予少取”变为“只予不取”。乡镇干作“失重”,干部心里“失衡”,整天围绕群众忙一些“芝麻绿豆”之事,有服务的要求,无收费的渠道,一些乡镇干部因此迷惘、困惑、消极、失落。二是工作方法上的不适应。后农业税时代,土地经营权进一部明确,各项政策深进人心,农民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没有市场和空间,这种做法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时尤为明显,我县岭西烤烟产业的发展就为典例。新形势下,如何依靠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干部心里没有底。三是发展思路上的不适应。多年来,农业税及“三提五统”一直是乡镇及村组赖以运转的财源,未来的发展指看。后农业税时代,固然有基本相当的转移支付,但只能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乡镇财源何来,怎样发展?就这一点来说,乡镇领导的担子不但没轻,而且更重。四是治理模式上的不适应。乡镇是我国政权结构的最基层,乡镇以下的村组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但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实际上把村委会当作下属行政组织,使村民自治名存实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滋生了很多不和谐因素。农业税的取消,使乡镇与村组行政化联系的纽带---皇粮国税---不复存在,如何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指导,成为乡镇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发展经济的本领不强。发展农村经济是广大农民最大愿看和最根本利益所在,实践证实,基层党组织强,一强百强,集体经济富,一富百富。因此,建设强劲的农村经济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工作。近几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题目:一是思路不清。在工作中,没有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思想,单纯地就党建抓“党建”或就经济抓“经济”。实践证实,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物质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事实上,集体收进越多的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看越高,号召力越强,就越能带领群众致富。二是方法未几。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乡村干部习惯于就农业抓农村经济,没有树立起用产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思想。部分支部书记致富本领不强,没有把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难以起到“先富带后富,户带户,邻帮邻”的效应,致使基层党支部帮助农民增收的途径未几。三是特色不鲜。江华紧邻“两广”,交通发达,天气湿润,适宜种植蔬菜、烤烟等。目前,蔬菜、烤烟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因专业合作组织的欠缺,农户分散经营,菜农经常遭遇蔬菜贩子的“压质压价”,防范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因地制宜,在建设好产业基地的同时,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公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1964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