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测评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测评报告

农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测评报告   农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测评报告是对一定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的基本分析评估。通过定期测评,及时掌握农民收入情况和倍增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工作。本文针对《安徽省“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皖政办秘[2011]212号)文件要求,就2011年我市农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测评。   一、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一)核心指标完成情况。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17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元;与倍增目标相比,实现度达到58.5%;同比增长18.6%,超过全省、全国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超过年度目标3.7个百分点。   (二)发展指标完成情况。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0.5亿元,同比增长14%,超过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超过年度目标4个百分点。   (三)增收性指标完成情况。转移农业劳动力7.3万人,超过年度目标1.7万人;培训新型农民4.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农产品加工业总值311.3亿元,超过年度目标71.3亿元;畜禽规模养殖比重65%,超过年度目标7个百分点;农业信息化覆盖率82%,超过年度目标1个百分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21个,超过年度目标1058个;农村低保标准增长36.8%,超过年度目标26.8个百分点;五保供养标准增长38.0%,超过年度目标28个百分点;“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72.3%,超过年度目标6.3个百分点。   唯一没有完成年度目标的指标是“50亩以上农业规模化种养面积”,2011年完成102万亩,比年度目标少8万亩。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市农民收入倍增规划在2011年实施情况良好,大部分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实施“十二五”倍增规划开了个好头。   二、农民增收主要特点   (一)从农民就业方式看,非农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2011年,“大滁城”建设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占从业人员比重由上年的8.3%提高到10.9%,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比重由上年的54.3%下降到50.5%,在本地企业从业的农民占从业人员比重由上年的13.2%提高到14.3%。   (二)从农民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增长最强劲。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3076元,同比增长25.5%,高出收入增速6.9个百分点,在纯收入中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其它类收入均低于工资性收入增幅,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203元,同比增长13.5%,在纯收入中的比重较上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312元,同比增长18.2%;转移性收入426元,同比增长12.1%。   从各地农民收入发展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比重提高是农民收入增长加快的重要特征之一。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重都在50%以上。   (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实现了新突破。自1990年起,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几年追赶, 1998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相差3元,此后差距再次拉大。从2008年开始,我市农民收入开始加速追赶,至2011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元,终于结束了连续2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历史,实现了新的突破。   (四)从农民支出看,消费信心进一步提升。高支出从侧面反应了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和对未来收入的良好预期。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68元,同比增长21.6%,高出纯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支出2026元,同比增长20.5%;衣着支出342元,同比增长39.1%;居住支出917,同比增长28.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90元,同比增长4.7%;医疗保健支出265元,同比增长21.2%;交通和通讯支出428元,同比增长25.3%;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393元,同比增长17.6%。家庭主要耐用品数量和档次都有所上升。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制约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同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本地非农就业上,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总体偏低,县(市、区)之间差异大。农民本地非农就业率不高,制约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至今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仍未达到50%。从天长市和明光市对比结果看,这一因素显得尤为明显:2011年天长市城镇化率为54.78%,比明光市高14.37个百分点,天长农民外出(天长区域以外)从业人均(以常住人口计算)获得工资698元,低于明光市的1297元,但天长市农民在本地(天长区域以内)从业人均(以常住人口算)获得工资高达4345元,是明

文档评论(0)

hai1956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