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我着迷的是遗忘的残片”(钱好).pptx
诺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新作《夜的草》将出版
“让我着迷的是遗忘的残片”
“他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并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这是瑞典文学院给2
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颁奖词。而按照这位69岁的法国作家本人的说法,他其实是在“以一种断断续续的方式,一直在写着同一本书。”他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反复确认同一个主题——像普鲁斯特一样在记忆的幽微迷宫
里抛出绵长的线团,追寻散落的身份、历史,以及遗忘的残片。
《夜的草》是莫迪亚诺写于2012年的小说,即将在中国大陆翻译出版。正如他在小说中所说,一个人踽踽独行,时间的长河偶尔会为他打开一个豁口。而这部作品,也为我们
探入莫迪亚诺的个人世界,打开了一个豁口。
要认识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其实很容易。因为从他的近30部作品中,甚至是他那些惊为天人的照片里,反反复复呈现的,都是同样一张面庞,带着同样执着而又迷惘的
神情。
但要了解莫迪亚诺,却再困难不过。半个世纪以来,他用每一本书构筑一面镜子,然后在层层叠叠的镜像组成的迷宫中寻找失落的身份和记忆。“我是谁”的问题,这个已经69岁的帅老头到今天仍在不停追索。
1945年7
月30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巴黎南郊出生。父亲是一名犹太人,母亲是比利时籍演员,两人在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下的法国相识相爱。父亲不愿佩戴标明犹太人身份的黄色徽章,战时一直从事黑市贸易,并且常与盖世太保往来。莫迪亚诺对于个人
身份,及其与周围环境、社会之间关系的疑问和探寻,便是来自于父亲,父亲的战时经历也成为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题。而莫迪亚诺写作的主人公,大多是像父亲这样的犹太人、无国籍者、流浪者,犹如无根之萍,背负着战争或是社会带来的沉重压
力,为自己的命运苦苦挣扎。
除了对身份、历史的执着,莫迪亚诺作品中浓郁的怀旧情结,以及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所说的,“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则与哥哥的早逝有关。莫迪亚诺曾解释过,自己钟情于在作品中追
寻同一个女子,是因为“那个曾经和你亲密无间的人就像一幅可能被岁月的霉点和遗忘蛀蚀的照片一样已经模糊不清”。他真正关注的是遗忘,而不是记忆。
从1968年发表处女座《星形广场》以后,莫迪亚诺一直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
读者喜爱。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他为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 新书《夜的草》
《夜的草》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2012年出版的新作,是他第27部作品。用作家西尔薇·热尔曼的评价来说,这是他在“半梦半醒
之间”,用“记忆与遗忘、现实的残片与幻想的光芒”编织出的又一个色彩绚丽的“锦绣花饰”,是他“群岛式的写作”中浮现出的又一座迷人的小岛。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那个动荡不安的巴黎。主人公让是一位年轻作家,他与一个名
叫丹妮的谜一样的女子在大学城相知、相识、相爱,两人一起漫步巴黎街头,泡吧,阅读,逛影院,到乡间别墅度假,一起度过一段短暂、不安却又温馨、愉快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丹妮不慎卷入一桩“龌龊的勾当”,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查,她突然
从让的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40年后,主人公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去追寻那个深深地存在于他的记忆中、他的梦中、他的生命中的迷人女孩,终于在警探朗格勒的帮助下,了解到丹妮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成名作《星形广场》
莫迪亚诺的成名作,发表于1968年。故事讲述犹太裔法国青年拉法埃尔·什勒米洛维奇努力寻找自己的身份,他沿着星形广场辐射六条大街的每一条出发,试图找回犹太人之根,觅得属于他们的栖息地,却进入了一个噩梦,最终在“星形广
场”上被处决。可以说,正是这一“寻根”经历,残酷地呈现了犹太人游移无根的命运。该作品获罗歇·尼半埃奖,后又获费内翁奖。因一直备受争议,在出版42年才被翻译成德文,而至今仍未有英文翻译本。
龚古尔文学奖《暗店街》
1978年出版,并于当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故事主人公在失忆以后,借助当助理侦探的经验,试图搜索种种线索,调查自己的身世。这些片段有主人公的亲身经历,有从其它地方得到的调查报告,有朋友之间的通信,也有主人公回忆起来的过
往生活的图景。小说由47个片段组合而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了整部小说的结构。
“新寓言派”《夜半撞车》
《夜半撞车》2003年出版。故事以主人公寻找肇事车辆的车主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为主线,而寻找的
过程同时也是回忆的过程,主人公通过许多记忆的碎片,串联起早年的生活片段,对过去进行了思索。最终,他找到了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一切又复归平静。这部小说具有典型的“新寓言派”特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既没有具体的情节
,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更没有蕴含道德内容的价值评判,只是借助片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