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ecktest1氏名.doc
闲谈《清明上河图》
新华网 ( 2003-07-24 14:59:53) 稿件来源:石狮日报
记得上海博物馆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的36天时间里(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1月6日),共有23万多人参观了这次展览。事后据了解,此展中影响最大、最受观众青睐的展品,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参观别的书画国宝,可以自由欣赏,惟独观看《清明上河图》(见附照)必须依次排队四五个小时后才能循序观赏,这成了国宝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清明上河图》到底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如此地吸引人?它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演绎出了怎么样的收藏故事呢?在此,让我们慢慢地展开这幅画卷……
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
宋代张择端画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社会生活风俗画,高24.8、长528.7厘米,水墨淡彩绢本。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精细的笔法,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宣和年间汴京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的经济面貌、城乡交流和民情风俗。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段: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拱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运输和贸易的忙碌情景;后段是城门内外街市的繁荣景象。画卷中共画了550余个人物,各种牲畜60多头,木船20多只,各种形制样式的房屋楼阁、车、轿等等,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桥梁、街道、城郭等。据记载张择端除了《清明上河图》传世外,另有《金明池争标图》、《西湖春晓图》、《南屏晚钟图》等作品。但《清明上河图》是其惟一的传世真迹。
北宋都城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屋宇林立,繁华似锦。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生动地描绘这一历史盛况。画面由城郊沿汴河逐渐向城内铺展。城外村郊几座茅舍、小桥溪水、杨柳依依,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受到初春的意境,农民正在田垄菜地耕作,乡间小路上驮运货物的骡驴,恬静而安宁。接近内城,商贾行旅增多,画面逐渐繁荣热闹起来。
中段是整个手卷中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是北宋时的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画面上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船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船靠岸停泊,正在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桥上行人如潮,桥下水流湍急,舟楫相争,正好有一只大船要穿桥而过,但桅杆还来不及放下,眼看着船头就要撞上虹桥了,船工们有点紧张,有的死死地撑住船舷,不让船撞上桥梁,有的用竹篙奋力顶住桥洞,以免被湍急的河流直冲而下。一些身手矫健的船工则立刻去降下桅杆。与此同时,桥上也聚了一大群看热闹的百姓,有的人扔下绳索相助,更有几个胆大的甚至跨越到拱桥的栏杆外,一手拉住栏杆,另一只手挥舞着、喊叫着好像在指挥,桥底下还有二人朝船上招呼,奋力拉绳相助,紧张之情一一溢出纸外。
接下来,画面所展示的是汴京城内外茶肆酒楼、作坊店铺、民宅、官府衙门,屋宇错落。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骑驴的、挑担的、抬轿的、问候的、休闲游玩的,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更有路旁一酒楼内,有人举杯畅饮。画面最后的一处房屋,屋檐下挂有“赵太丞家”的四字匾,有人正在求医问药。画卷至此才算收笔。
从艺术角度看,《清明上河图》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在长达五米多的画卷中,对工匠、商人、士人、医生、相士、和尚、道士、官吏和儿童妇女等各种人物的情态、动作的精心刻画,以及人物间情节的巧妙安排和树木、水纹、船只笔法的劲健酣畅,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人物、山水、楼阁诸方面的全面造诣。可谓集宋代各画种的高超技艺于一图,纷繁多变间游刃有余。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巨细无遗,然而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总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都相当高的国之瑰宝。
清明上河图》的收藏流传过程
《清明上河图》是一件流传有绪的历史名画。据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先生考证,自《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从宫中盗走。辗转流传,曲折离奇,多灾多难,但至今完好无损。《清明上河图》最初为北宋宫廷收藏,并且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可惜这段不知为何没有留传下来。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攻破汴京,把宋徽宗、钦宗、后妃、公主、宗室、大臣三千余人,以及各种文物、图书、档案、天文仪器和技艺工匠等全部掳掠而走。但奇怪的是,《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