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并阁夜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的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1.结合全诗说一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1.结合全诗说一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2.分析诗歌是如何写景抒情的? 2.分析诗歌是如何写景抒情的? 阁夜 杜甫 1.简析诗歌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简析诗歌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析首联中的“催”字好在哪里? 月夜 杜甫 2.分析诗歌是如何写景抒情的?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借景抒情 乐景写哀情 寓情于景 首联寓情于景,颔联乐景写哀情,尾联借景抒情 (1)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 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 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 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2)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实则是乐景写哀情。诗人写 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 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首联寓情于景,颔联乐景写哀情,尾联借景抒情 (3)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 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 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 徙江湖。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 无依的感伤,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kuí] 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 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 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 沉重的心情。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 (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 又算得了什么呢。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诗人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 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 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 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 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 时感世的情怀)。 对人民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 催,使事物发生变化的意思。 冬季使白昼的时间越来越短。一个 “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 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加深 了诗人一事无成,客居他乡的感慨。 * *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yōng]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xū]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cèng]蹬[dēng]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qūn]。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此诗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时杜甫 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 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公元747年 (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 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 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 剧。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 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