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旁字与耒文化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文学院 英师4班 区玲玲 耒旁字与耒文化 摘要:本文从蕴含了耒文化意义内涵的耒旁字出发,根据字型构造、意义阐释方面统计考察,从侧面应证了耒在古代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继而结合古代社会生活,通过探索耒作为农器方面的功能,梳理耒文化的发展脉络,揭开耒文化的发展面纱。 关键词:耒旁字、耒文化、传统农业、农具 耒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可追溯到先秦。它从树枝制作而成的一种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发展为木耒,再逐步演变为石耒,铜耒与铁耒。耒的演变发展过程应证了耒在古代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耒耜的发明开创了汉族农耕文化——独特的耒文化,而耒旁字则记录并传递着耒文化。随着时代的更迭,时间的推移,农具革新日新月异,耒这一农具与现代日常生活的联系减弱,但农具与农业依然占据现代大规模生产的部分资源。因此,研究耒旁字与耒文化,对于了解汉民族的文化源流,理解耒旁字所蕴含的耒文化,感受其中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往的研究 近年来,学者对于传统农具的关注度逐年上升,文献数量逐年增加。研究成果主要分为:论文类研究成果和工具书类研究成果。但对于“耒旁字与耒文化”甚至“耒部字与耒文化”这命题,文章甚少,仅在少部分文献中略有提及,不过作为书的一小部分,内容较为笼统,并不细致,没有形成系统。且大部分文献侧重中国传统农具的种类及其中对农业贡献极大的铁制农具的研究,鲜有耒文化的研究。 (一)工具书类研究成果 早在汉代,许慎历经21年著成《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五百四十个部首《说文解字》耒,手耕曲木也。耒耜的发明开创了汉族农耕文化。 因此,笔者认为“耒及耜的发明开创了汉族农耕文化”这个观点也是不为过的。随着时代的更迭,时间的推移,农具革新日新月异,耒这一农具与现代日常生活的联系减弱,但农具与农业依然占据现代大规模生产的部分资源。 耒旁字 本论文以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发行)、清代张玉书等撰写的《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出版发行)作为研究底本,逐字阅读全文,并穷尽性地提取字典中与“耒”偏旁相关的字,以探求“耒”旁字中蕴含的耒文化,梳理耒文化的发展脉络。 (一)《说文解字》中的耒旁字 《说文解字》中的耒旁字共七个,下表是具体字目和释义: 文字 卷属·部首 释义 耒 卷四·耒部 手耕曲木也。从木推丯。古者垂作耒?以振民也。凡耒之属皆从耒。卢对切 耕 卷四·耒部 犂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 耦 卷四·耒部 耒广五寸爲伐,二伐爲耦。从耒禺声。 耤 卷四·耒部 帝耤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耤。从耒昔声。 卷四·耒部 册又(段注作卌?),可以划麦,河内用之。从耒圭声。 卷四·耒部 除苗闲秽也。从耒员声。或从芸 耡 卷四·耒部 商人七十而耡。耡,耤税也。从耒助声。《周礼》曰:“以兴耡利萌。” (二)《康熙字典》中的耒旁字 《康熙字典》中的耒旁字共三十二个,下表是具体字目和释义: 文字 集属·部首 释义 耒 未集·耒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卢对切,音类。【说文】手耕曲木也。从木推丯。古者??作耒?以振民也。【古史考】神农作耒。【易·系辞】揉木爲耒。【礼·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车人爲耒庛,长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注】耒谓耕耒,庛谓耒下岐。 又水名。【水经】耒水,出桂阳柳县南山。 又【集韵】鲁猥切,音磊。又鲁水切,音垒。义??同。 又【集韵】伦追切,音纍。果实垂貌。一曰耕多草。 耓 未集·耒字部 【类篇】汤丁切,音汀。耒下木也。??音子。【广韵】壅苗本也。【诗·小雅】今适南亩,或耘或耔。【传】耔,雝本也。 又【集韵】【韵会】津之切【正韵】津私切,??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 【集韵】或作芓。 耙 未集·耒字部 【篇海】必驾切,音埧。犂属。【农政全书】耙制,有方耙,有八字耙。如犂,亦用牛驾,但横阔多齿,犂后用之。盖犂以起土,惟深爲功耙以破块,惟细爲功。耙之后又用耖用耢。俗作?。??音更。【说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易·无妄】六二不耕获,不葘畬,则利有攸往。【礼·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山海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谓之耕。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扬子·法言】耕道得道,猎德得德,是获飨也。吾不睹参辰之相比也。【拾遗记】贾逵门徒来学,不远千里,献粟盈仓。或云:逵非力耕,所谓舌耕也。【任彦升·荐士表】旣笔耕爲养。【唐书·王勃传】心织而衣,笔耕而食。【宋史·王韶传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