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八、 在公交车上站立时保持怎样的身体姿势 才舒适且安全 生活现象 大城市BRT时常拥挤不堪,路途中有较多红绿灯 ,站台和弯道,而且BRT要求进站时要精确定位 ,导致制动较急促.因此在站立时很不舒适且感 觉身体不容易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我特意结 合基础的物理知识探讨出自认为较为妥当的乘 坐方法。 * 2. 关键词:公交车,转弯,刹车,加速, 安全,身体姿势。 3. 相关的力学知识分析: * 如上图所示,在车辆不同的运行状态下,保 持不同的身体姿势,使身体适应车辆的运动 状态,两幅小图中,主人公分别保持相同的 加速度和向心力方向,既省力舒适又安全。 * 九、 火车机车为什么都很重 工程问题 机车的重量都明显很大,重量那么大也是很有道理的样子 * 2. 关键词:火车机车,重量,牵引力 3. 相关的力学知识分析: * 原因倒不是因为材料和技术不允许,而是,机车一旦做的轻了,它对后面车辆的拉力就会明显减少。因为机车对车辆的拉力来源于火车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FNμ。当火车前进时,车轮向后推铁轨,铁轨反过来向前推车轮。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车轮与铁轨)压紧的力FN的大小有关,而FN与机车的重力G大小相等,若是机车做的轻便了,那么这个压紧的力就减小了,机车就拉不动后面的车辆了。 * 一、学习建筑力学的几点要求 二、我的联系方式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 绪论课的内容 五、课程教学内容: 我们的教材 四、力学发展史 本章介绍建筑力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建筑力学对于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李前程,安学敏,赵彤编,建筑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一、学习建筑力学的几点要求 希望大家主动参与建筑力学的学习,做到“三个”勇于—— 勇于回答问题 勇于怀疑、探究问题 勇于参与我们的讨论 希望大家做到“三个”认真—— 认真预习 认真听课、笔记 认真复习、作业 * 二、我的联系方式 E-mail: tmgcjh@nynu.edu.cn * 三、学习参考书目 (2)工程力学,王平、金江主编,科学出版社。 (3)材料力学,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工程力学,陈传尧,高等教育出版社。 (5)理论力学,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1)工程力学,罗迎社、喻小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都江堰——— 公元前316年,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二千多年来始终受益 当时没有水泥、钢筋。巨大的金刚堤用什么材料修成? 四、力学简史 都江堰不仅为我国水利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史上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典范。 1、成功的古代建筑结构 * 四、力学简史 利用了卵石的抗压性好和楠竹的抗拉性好 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金刚堤) * 美国建筑专家伊丽莎白称“结构如此合乎逻辑得美丽,使大部分西方古桥,在对照之下,显得笨拙和不明确。” 拱桥主要是承受压力,著名匠师李春充分利用石头的抗压性好的特点。千百年来,赵州桥历经8次大的地震而不倒,54次大的洪水而不垮,无数次战乱而不毁。 赵州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 四、力学简史 *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塔高9层共67.31米,用木材7400吨 建于辽代(1056年),900多年来历经数次地震不倒,现存的唯一木塔 四、力学简史 近似等强度梁 * 四、力学简史 具有柱、梁、檩、椽的木制房屋结构 2. 我国古代有关力学知识的著作 凡梁之大小, 各随其广分为 三分,以二分 为厚” 圆截面梁改成矩形截面的最佳利用率是高与宽之比为3比2 2.1《营造法式》———我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 ,编于宋代。 * 2.2 世界巧著------《天工开物》 明末时期宋应星撰写。系统地总结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其中有相当的篇幅已涉及到弯曲、扭转以及厚壁筒的强度问题。 [南方挖煤图] 四、力学发展史 * 中国古代已经将力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工程实践中,但没有行成独立的学科。 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指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四世纪之前,(中国)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的禁锢,“闭关自守”和“重诗经、轻技艺”的传统,使生产力受抑,导致科学技术失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