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6号教室的奇迹》ppt
内容简介 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梗概就是一位小学教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是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寻找人生的第六阶段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现实: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这一阶段所产生的行为不是取决于恐惧、 取悦他人,或是规则;他已经有自己的 一套行为准则。这一阶段是最美好的境界。 第六阶段 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 培养的六阶段”理论: 分享经典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他们以你为榜样 经典一 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 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修补救。 经典二 想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 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经典三 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 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 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有担当, 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 经典四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读书分享 李 征 第56号教室—— 洛杉矶一个充斥着贫穷与暴力的地区,有一间非常不 寻常的公立小学教室,叫做第56号教室。 教室里的五年级学生,多半是身处弱势、贫 穷、以非英语为母语的移民之子。这个班的老师叫雷夫。 第56号教室,到底有什么奇迹? 奇迹一: 十二岁的孩子,懂得忠于自己的原则,知道“品格”的重要性 第56号教室的学生,知道何谓“道德六阶段”。 同时也知道“人要忠于自己的原则”。 要孩子们达到更好的境界是非常高标准的, 但雷夫老师还是这么要求他们。 奇迹二: 从第56号教室离开的孩子,个个热爱“阅读”,且终身为自己的人生而读。 在第56号教室里,是以“读书时发出多少笑声” 和“流下多少泪水” 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 雷夫老师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奇迹三: 第56号教室的孩子“管理金钱”的技巧,比他们的父母还强。 第56号教室有自己的货币及经济制度。这套独有 的经济制度,让孩子学习记账、保持收支平衡, 并明白节俭的价值、延迟享乐来学习储蓄, 更体会父母亲赚取金钱的辛苦。 “管理金钱”是孩子终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 奇迹四: 第56号教室的孩子知道“考试”只是理解的温度计, 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 孩子们知道,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世界末日, 这只代表着一件事情:他还不了解这个技巧。 而雷夫老师很愿意在为他讲解一次。 要孩子们达到更好的境界是非常高标准的, 但雷夫老师还是这么要求他们。 奇迹五: 在56号教室的孩子,用“艺术”当课余爱好 雷夫老师强调“艺术”的基本真理,加入管弦乐团的 孩子们不只学到如何拉小提琴或吹单簧管, 也学到了纪律、责任、牺牲、沟通、 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 艺术让孩子们保有独特的自我,如梭罗所说的 “忠于另一种鼓声,大步向前”。 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 培养的六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 我不想惹麻烦 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 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的, 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 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第二阶段 我想要奖赏 这种第二阶段的思维无论老师、 还是家长都会产生这种错误的思维。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 不需给予奖赏。 我想取悦某人 这一阶段也会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或生活中。学生的取悦会让我们自我膨胀,为父 母努力的念头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三阶段 我要遵守规则 其实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 第四阶段 我能体贴别人 不论是对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五阶段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