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思品 第四单元复习课 PPT.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思品 第四单元复习课 PPT

西宁市七一中学 严进艳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点,能用所学知识答题。 2、熟练掌握所学法律常识,并能有效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与生活,依法维权。 3、思想上内化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 二、重点巩固: 1、法律的显著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 ) A、道德的维持力量   B、社会生活中的规矩 C、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 D、构成犯罪的本质特征 C 下列选项中对法律认识正确的是( ) A、法律只是约束普通百姓的一种规则 B、法律是国家领导人制定的一种规则 C、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特殊规则 D、制定法律只是为了惩治违法犯罪的人 C 2、违法行为(区分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1、16岁的小红贩卖毒品; 2、十字路口闯红灯致交通堵塞; 3、拾得别人财务不还; 4、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或死亡; 5、抢劫财物。 不同点 社会危害性 触犯法律 处罚 相同点 联系 一般违法 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较小 严重 刑法以外的法律 刑法 民事或行政制裁(较轻) 刑罚处罚(严厉) 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造成危害, 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沾染上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违法不一定犯罪, 犯罪不一定违法。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多选) A、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B、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就是犯罪。 C、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犯罪情节要重些 D、具有不良行为尤其是严重不良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矫正,任其发展会走向犯罪 AD 4、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最本质特征—严重危害性; 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 必然后果—刑罚当罚性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C、应受国家强制力惩罚 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 5、我国刑罚的种类?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罚金:是刑罚附加刑之一,是刑罚处罚的一种方式。 罚款:是行政处罚的手段之一。 罚金与罚款——注意点 拘役与拘留——注意点 拘役:属于犯罪行为,受刑罚处罚,限期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拘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处罚,限期15 天以下。 主刑的特点: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的特点:即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同时适用,也可独立适用。 主刑与附加刑——注意点 6、在未成年人保护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的权利等。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社会文化保护、劳动保护、受教育权保护等)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1)刚上初中的张某,突然从没有固定好的单杠上摔了下来,他的伤害来自于 ( ) A.老师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下列属于社会侵害行为的是( ) A.父母对孩子的责打,造成心理伤害 B.学校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C.路遇抢劫,丢失钱物 D.强烈的地震造成许多孩子丧生 (3)某校学生林某从一教师宿舍盗走财物,公安人员到林某居住地调查时,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了( )。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B、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D、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宽容和理解 1)B、2)C、3)C (4)年仅13周岁初一年级学生李某经常旷课逃学,到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玩游戏,期中考试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