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孟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孟子

第四單元 孟子 一 孟子生平 一)孟子從政不利 1受業子思門人。游齊宣王,不能用。當時,秦用商鞅;楚用吳起;齊用孫子、田忌。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與時不合。退而著書。 2孟子亦自知遭蒼姬以訖錄,值炎劉之未奮,進不得佐興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餘風,恥沒世而無聞焉,是故垂憲言以詒後人。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者也。”於是退而論集所與高第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難疑答問,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二)孟子是魯國慶父的後代 1孔穎達《五經正義》:魯桓公生同,為莊公;次慶父為仲孫氏,次叔牙為叔孫氏,是為三桓。仲孫氏即孟孫氏。慶父生公孫敖,即孟穆伯;穆伯生文伯惠叔,文伯生仲孫蔑,即孟獻子;獻子生仲孫速,即孟莊子;莊子生孺子秩,秩生仲孫玃,即孟僖子;僖子生仲孫忌,即孟懿子,懿子生孟孺子洩,即孟武伯;武伯生仲孫捷,即孟敬子;入春秋後,其獻子次子懿伯,生仲孫羯。 2杜預《世族譜》以懿伯即子服仲叔它,生孟椒,椒生子服回,回生子服何,是為子服景伯,別為子服氏。孟氏之族有孟公綽、孟之反。孟懿子之弟有南宮敬叔,孟武伯之弟有公期。孟獻子賢大夫,固嘗為孟子所稱矣。莊子之孝,公綽之不欲,之反之不伐,為孔子所稱。僖子、懿子、武伯皆欽敬孔子;敬子則受教于曾子;孟氏尊師重道,其後宜有達人。孟子即以孟為氏,宜為孟孫之後,但世系不可詳。 3閻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孟子,蓋魯公族孟孫之後,不知何時分適鄒,遂為鄒人。猶葬歸於魯者,太公之孫,反葬于周之義也。然考今孟母墓碑,墓在鄒縣北二十里馬鞍山陽,又非魯地,疑古為魯地,猶魯鄒邑今亦在鄒縣界內,二國密邇,《左傳》:“魯擊柝聞於邾”是也。 二 《孟子》版本 在宋代之前《孟子》只列于諸子,宋始列於經部,南宋朱熹將它編入《四書》,並爲之作集注。《孟子》共七篇,分別爲《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現通行的注本有《十三經注疏》本,由東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另有朱熹《四書集注》及清焦循的《孟子正義》。今人楊伯峻著有《孟子譯注》。    寡人之于國也 一 题解 1孟子七章篇目爲: 梁惠王上(凡七章) 梁惠王下(凡十六章)公孙丑上(凡九章) 公孙丑下(凡十四章) 滕文公上(凡五章) 滕文公下(凡十章) 离娄上(凡二十八章) 离娄下(凡三十三章) 万章下(凡九章) 万章下(凡九章) 告子上(凡二十章) 告子下(凡十六章) 尽心上(凡四十六章) 尽心下(凡三十八章)本文節選自《梁惠王上》。 2 梁惠王:(梁惠王者,魏惠王也。魏,国名。惠,谥也。王,号也。时天下有七王,皆僭号者,犹《春秋》之时,吴、楚之君称王也。魏惠王居於大梁,故号曰梁王。圣人及大贤有道德者,王公侯伯及卿大夫咸原以为师。孔子时,诸侯问疑质礼,若弟子之问师也。鲁、卫之君,皆专事焉,故《论语》或以弟子名篇,而有《卫灵公》、《季氏》之篇。孟子亦以大儒为诸侯师,是以《梁惠王》、《滕文公》题篇,以《公孙丑》等而为之,一例者也。)梁惠王爲魏第四代。魏桓子-文侯-武侯-惠王 1) 魏桓子、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智伯,分其地。 2) 因安邑近秦,惠王徙都大樑。 3) 惠王三十年,用龐涓將,太子申為上將軍,與齊戰,敗于馬陵。齊虜申,殺龐涓。 4) 惠王數被於軍旅,卑辭厚禮以招賢者。 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叟不遠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將何以利吾國?”孟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二 主要內容 治國強國應確立根本大計,即實行仁政——愛民。臨時的補救措施無裨於事。《孟子正義》章言:王化之本,在於使民。養生送死之用備足,然後導之以禮義,責己矜窮,則斯民集矣。 三 文義闡釋 第一段:孟子針對梁惠王的治理方式,提出退五十步和退一百步本質相同的觀點 一)梁王的應付災年的辦法及其結果。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河內:指黃河北岸,今河南沁陽縣一帶。 2凶:a 不吉利。如“此孰吉孰凶。” b饑荒。如“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凶年免於死亡” 3河東:黃河以東,今山西西南部。 二)孟子的比喻和梁王的認識。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填,象聲詞(“殿”、“镇”、“填”三字音义可通)。鼓,名詞活用作動詞。擊鼓。 2注意此“兵刃”與今天的兵刃的區別。 3走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