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 州 过 年 风 俗 活 动 ☆ 年三十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饭是越晚吃越好。 ☆ 年初一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 年初二开年 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吃得越早越好。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广东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 年初三 穷鬼日烧门神纸/小年朝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 年初四神落天 喜迎财神 接财神回家。如果旧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灶王,旧年发达的要用鸡鸭鱼肉祭拜。 ☆ 年初七过人日 摊煎饼/七宝羹 旧时这天的早饭,广州人要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庆贺“人的生日”。这一天,年轻人结伴游花地,选最美的姑娘———“人日皇后”,由她主持这一天的活动。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初七出门探亲等人,初八不能回家,要留在亲戚家。 ☆ 年初九九皇诞 老广州要祭拜玉皇大帝,拿出鸡鸭鱼肉。 ☆ 年十一打仔回 在广州郊区的农村,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对打,哪个村子赢了就代表新年会更好。初十一,家长要把这些对打的孩子赶回家。 ☆ 年十二开灯信 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要点满灯,广州的农村在祠堂也要点灯。 ☆ 年十五祈完灯 吃汤圆/放花灯 广州人在这一天里要逛花灯。此外,广州的郊区农村里,旧年生了男孩子的要在这一天挂一个灯笼在祖祠里,表示向祖宗报到。 广州人怎样过大年呢? ☆ 广州人过年最讲意头 每一个年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都饱含了对祥瑞、平安、风调雨顺的祈求。一代代人过去了,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同时也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无助一些。有的年俗留了下来,有的却渐行渐远,不为人知。我们不介意出现卡通版的财神,不过,对那些一直到今天我们仍兴高采烈过着的年俗,对它们的原始形态有所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 行花街人欢花靓乐开怀 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是广州的品牌。“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家喻户晓的广州民谣,描述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景。 上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广州的中心花市在桨栏路。人们在马路两旁搭架做花档,中间行人。夜市灯光明亮,如同白昼。花市高峰时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花市里红紫纷华,让人眼花缭乱。由于人潮拥挤,买了花枝花束,都要高高举起,否则就要给人挤落,空剩残枝。那时花的品种不多,工商业户多采购桃花。虽然物价较低,但花较昂贵,一枝中等桃花可售数元,中上的达一二十元。 ☆ 派利市红包传达吉祥意 春节派利市,这是广东春节的习惯。不过,最早的利市是跟钱无关的,它始于汉代,是一种类似于钱币一样的东西,拿来辟邪的吉祥物。后来老人家就用红线把它串起来,串一串,就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祟。现在改为年岁的岁,最初应该是鬼鬼祟祟的“祟”,后来使用了铜钱,串一串铜钱。现在,大家是封一个红包,表示利市,也是压岁。 由于广州较早就发展了商品经济,老广州讲意头、祈求生意兴隆的心愿在广州的年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广州的红包不叫压岁钱,叫“利市”便源于此。此外,给没结婚的人派利是是极具岭南特色的做法,这一习俗据说最早传自香港。 ☆ 过人日七宝羹同庆生日 大年初七这天,广州人会过“人日”,民间叫“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和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过去,这一天早饭时,要吃由七种菜(一般芹菜、香菜、韭菜、葱、蒜为必需,另外两样可灵活掌握)制成的“七宝羹”(又称“七样菜”)及“薰天饼”(在露天中煎成)等。解放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结伴到郊外游玩,评选“人日皇后”,中选者主持一天的话动;一家老小则登观音山(即今天的越秀山)或白云山;女的去神庙参神,男的到花地赏花或拜黄大仙庙。据考证,人日所游花地的地址,就是今天的芳村花地湾。而近几年,人日游花地这一传统也恢复了。 ☆ 赶生菜会生财发财愿长久 相传正月二十六这天子时是观音菩萨大开金库贷款助民致富的时刻。因此,每逢此时大批善男信女都会到观音庙进香,祈求观音菩萨开恩“借钱”。所以,每当观音“开库”,观音庙就格外热闹。 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