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仲景文化研究 指导老师:王洁华 制作人:王肖肖 葛 舞 褚庆华 郭晓利 段培培 仲景文化研究目录 仲景生平 主要贡献 仲景文化研究发展前景及建议 生平 医圣 生平梗概 写作背景 习医目的 从医故事(1,2) 医圣 东汉末年,在河南南阳这块物化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对后世的中医药形成,发展及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的国宝资源——中医药源源流长,生生不息。他就是中华医圣张仲景。 生平梗概 张仲景名机,南阳郡涅阳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卒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终年七十岁左右。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故又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其精湛的医术和独特的功效受到了世人的尊崇和爱戴。在他的故乡南阳,人们建立医圣祠纪念他。 写作背景 据史书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张仲景家族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而官府衙门不想办法解救,却在一味地争权夺势,发动战争,欺压百姓。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因“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他发愤用毕生精力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 习医目的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仲景从医故事(1)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张仲景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从医故事(2) 张仲景系统地总结了“辨证施治”,他的医术大大提高。张仲景行医到过很多城市,接触过许多政治家和文学家,这些人对张仲景都很敬重。建安年间一位有名的诗人,在朝廷作过侍中 (一种官职),名叫王仲宣,与张仲景有较深的交往。张仲景与他接触几次后,就辨出他身上潜伏着一种名叫“病疾”(麻疯病)的病原。张仲景对他说:“你身上有一种病,得早点医治,要不然到40岁时会脱眉毛,脱眉至半年,将会有生命危险。我劝你还是先服几剂五石汤。”当时王仲宣才二十几岁。患有“病疾”在那时是非常危险的,也被认为是很丢脸的事。所以张仲景不说出病名,只说出症状。王仲宣听懂了他的意思,但以为是吓唬自己,便没有听张仲景的劝告。不久二人再次相见,张仲景问王仲宣:“你服过五石汤了吗?”王仲宣有些反感地说:“服过了。”张仲景仔细观察了他的气色说:“不像,看你的气色,肯定没有服过。为什么你不听从医生的劝告,而轻视自己的生命呢?我劝你还是赶快服些吧,不然就麻烦啦!”可王仲宣还是不信,未按张仲景说的做。果然20年后,王仲宣开始脱眉,脱眉到第187天,便不治身亡。可惜这位极有才华的文学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主要贡献 《伤寒论》概述 六经辨证 治则和方药 方剂配伍 方剂的现代应用 当代及国际影响 《伤寒论》概述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经过晋代医家王叔和的系统整理,把它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经典。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六经辨证 《伤寒杂病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六经辨证。 仲景独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中也渗透有八纲辨证的理论方法。不同的是,六经辨证将外感病的病变情况根据征候的属性,以阴阳总纲分为两大类证即太阳,阳明,少阳病证合为三阳病,太阴,少阴,厥阴病证合为三阴病。 六经辨证 仲景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