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经》之论 (1)《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废。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为之歌。 《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2)“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1、古人文化水平颇高 2、王者善民 3、言论自由——周厉王(国人暴动) 《诗经》基本问题 《诗经》的性质、产生、结集、传播等问题 《诗经》风、雅、颂的含义及分类的根据 《诗经》的基本内容 《诗经》基本的艺术特征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诗歌”是怎么出现的? 文明古国之诗: 埃及《亡灵书》(宗教性诗集,前14世纪) 巴比伦《吉尔迦美什史诗》(前18世纪) 印度《梨俱吠陀》(前11世纪) 希腊《荷马史诗》(前7世纪) 中国《诗经》(前6世纪) 一、《诗经》的性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另外六篇有目无辞。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汉代始有《诗经》之名。 二、《诗经》的结集 A、“采诗说”。《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B、“献诗说”。《国语·周语上》:“故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C、“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三、《诗经》的流传 三家诗 四家诗 《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传,秦代被焚。汉代重现,传诗者主要有四家: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婴,毛诗毛亨、毛苌。自从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郑笺》)后,毛诗广为流传,三家诗渐亡。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本子就是“毛诗”。 四、《诗经》风、雅、颂的含义及分类的根据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也有人认为应分为南、风、雅、颂四类) 。 十五国风地域图 1、 “风”是乐调的意思 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 2、“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雅”与“夏”通,“夏”是地名。因为对地方土乐来说,就是政治中心地区的乐,因此“雅”又有了“正”的意思。 3、“颂”是庙堂之音 “颂”,一般认为是“容”的意思,指舞蹈的样子,故以《颂》为舞曲。一说“颂”是“诵”的假字,就是诵辞.是庙堂之音,用于祭祀典礼。 《诗经》的分类 1、农事之诗 2、战争与徭役之诗 3、婚姻与爱情之诗 4、怨刺之诗 5、燕飨之诗? 6、祭祖颂诗? 7、民族史诗 一、农事诗 写劳动的艰辛(《豳风 ·七月》)用物候形象地表现季节更替的抽象概念,表达方式独特而生动。 劳动的愉悦( 《周南·芣苢(fu yi)》) 劳动者的不满情绪(《硕鼠》,《伐檀》) 七月 这是一首农事诗,描写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 《诗·周南·芣苢(fu yi)》 采采芣苢,薄言(语辞)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收获)之。采采芣苢,薄言掇(拾取)之;采采芣苢,薄言捋(捋取)之。采采芣苢,薄言袺(用衣裾兜住)之;采采芣苢,薄言撷(将衣衽束在衣带中以盛放物品)之。 芣苢,车前草,一种草药。 这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草子时随口唱的短歌。 这首诗从劳动的发展过程,表现了心里的发展过程。不断地采取,伴随着不断地歌唱,越采越多,越长越高兴。 芣苢——六个动词的使用“采”、“有”、“掇”、“捋”“袺”“撷(胡吉反)”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 《七月》、《伐檀》○《豳(bin)风·七月》是诗人和着血泪唱出的一曲饱含着辛酸苦楚的生活之歌、劳动之歌,在客观的叙述之中诗人不自觉地流露出对饥寒交迫的深沉感叹。但这并没有使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平甚至愤怒,相反,却认为这种命运是必然的。即是一种无奈的感情○《魏风·伐檀》在奴隶和主人之间划开了一道感情鸿沟:无偿奉献由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变成了荒谬和屈辱的事情,不劳而获由一种道德上的合理行为变成了无法忍受的非道德丑行。 伐檀 这是一首讽刺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 一群匠人在黄河边伐木,为当老爷的造车,他们边干边唱起了这首歌。诗中明确地提出了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的尖锐矛盾,对剥削者的寄生生活表达了强烈的憎恨和辛辣的嘲讽,是《诗经》中斗争性最强的现实主义作品。 二、战争徭役诗 有些诗篇从正面歌颂角度描写战争,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的乐观情绪。 更多诗篇表现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 战争徭役诗多写征夫士卒的痛苦,也表现了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