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的 主要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把对经验的思考组织起来。 好的理论应有哪些特点?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华生传略 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1878—1958)在孩提时代就已显露出日后开创事业时具备的两个特点:他既是一个爱攻击的人,又是一个富于建设性的人。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的行为主义: 有关人类发展的结论应该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为基础,而不是以不可观察的无意识动机或认知过程的内省为基础。 刺激→反应(S→R) 公式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环境决定论 1 否认遗传的作用 2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3 教育万能论 对“教育万能论”的评价 消极: 否定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 夸大教育作用,忽视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积极: 在某种意义上批驳了种族歧视和种族优越感。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怕 怒 爱 习得情绪”实验——华生对婴儿恐惧情绪的探究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斯金纳传略 布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a, 1904—1990)出生于美国.1931年获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37年—1945年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1945—1947年到印第安那大学心理学系任系主任, 1947年重返哈佛大学,被聘为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在程序教学行为矫治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 (二)斯金纳的理论 1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强化的作用 2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育婴箱 行为矫正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1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1)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易于消退;建议以消退代替惩罚; (3)及时强化,强化不及时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 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例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告知工人不遵守安全规程,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得不到安全奖励,于是工人为了避免此种不期望的结果,而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 白鼠学会开门,即给予食物奖励。 2.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P43 (1)育婴箱的作用 ,小说《沃尔登第二》 (2)行为矫正 (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程序教学体现了斯金纳的三个原则: 第一是小步子前进原则 第二是主动参加原则 第三,及时反馈原则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运动复现过程 动机过程 相互决定论 强化的种类 直接强化--直接强化就是学习者行为本身受到强化,如教师对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表扬。 替代强化--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系统包括自我评价、调节和自己规定的奖励。 自我肯定 自我批评 替代强化和直接强化属于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属于内部强化。 四、对行为主义发展观的评析1 .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共同点 强调行为,反对以那些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为研究对象; 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起来的; 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量的增加,没有质的变化。 2.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对外显行为的直接原因的强调有重要是临床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不足:对于人类发展的描述过于简单。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的生平 1856年生于捷克,后来到了莱比锡,4岁时 搬到维也纳(奥地利),1938年德国入侵奥 地利,弗洛伊德与家人为逃离纳粹的迫害, 被迫背井离乡,逃往伦敦。翌年,弗洛伊德死于癌症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人格发展理论 本我——“无意识”。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遵循快乐原 自我——“意识”。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代表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本我是匹马,自我是骑士”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 自我 超我 食欲 去食品市场 偷是犯罪 憎恨父亲 离家出走 仇恨父亲是罪过 求生欲望 逃兵 逃避战场是胆小鬼 性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