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地理期未复习题(第五单元)技术总结.ppt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未复习题(第五单元)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3.在山区植树造林,不仅保持了水土,而且还改善了气候,这说明 A.人类能够改造地理环境    B.地理环境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    C.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D.地理环境各要素能独立发展 6.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物质运动存在于地球圈层结构之中的 A.生物圈与大气圈 B.生物圈与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与大气圈、岩石圈 D.生物圈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7.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8.将地理环境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 A.地质作用 B.水循环 C.岩石圈物质循环 D.生物循环 10.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11.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这主要是因为 A.植被稀少,无水蒸腾 B.距海遥远,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 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到地下 12.黄土高原的植被遭破坏后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①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②整体性 ③各要素具有关联性 ④稳定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14.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 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回答15—16题。 17.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读理想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题18--20。 19.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0.图中B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古代的诗句,往往蕴含着某种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列诗句,完成21—23题。 2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2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它描述了 A.整体性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回答: 24.由图中四座山峰的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 A.a B.b    C.c D.d    25.下列四幅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26.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7.读图,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 28.每天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CO2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D.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图示的含义是 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    C.光合作用 D.化合作用 30.如a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产生荒漠化 B.易使黄土质地变松  C.易产生水土流失 D.易形成酸雨 31.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32.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A.生产功能 B.消费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33.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2分 2 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