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8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docVIP

2010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8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8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8: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关口提示—【考纲知识精解读】 ??? 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炼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炼句就是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风格就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 ??? 高考鉴赏古诗语言的试题主要有分析炼字试题、分析炼句试题、分析语言风格试题三类。分析炼字试题主要有三种设题方式:(1)没有具体给出诗句中炼字,要求在准确判定出炼字的基础上作答,如2007年全国卷Ⅱ第12题②小题“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已具体指出炼字,要求简要分析炼字的作用,如2008年天津卷第16题①小题“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3)分析两种版本诗句中“哪一个字更好”的开放性试题,如2004年湖北卷第16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这类试题只要考生围绕一个炼字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地分析即可得分。分析炼句试题一般既要分析句子的表层意又要分析其深层意。 ??? 分析炼字试题是高考鉴赏古诗语言试题中主打题型,高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炼字是五言诗中的动词。因为诗作的语言风格是非常复杂深奥的,所以分析语言风格试题极少,目前只有2005年全国卷Ⅱ和2009年上海卷考查了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备考训练时应重点培养考生赏析五言律诗和绝句中动词炼字的能力。 关口金题——【高考金题速传真】 ???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解析】这是一道分析炼字试题,要求赏析五言律诗颈联中两个炼字。《江间作四首(其三)》首联描写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西山和英雄驰骋争霸的赤壁的雄奇地势。颔联作者遥想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建立的盖世功业,如滚滚东流的江水一去无回。颈联描写作者俯视沙滩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赞叹宿鹭和飞鸿的闲适。尾联写最羡慕“渔竿客”驾一叶扁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悠闲神态,用“退”字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徐徐飞行的闲适状态。构成了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暗含着作者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 ??? 2.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2005年高考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 ???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炼句试题,要求分析七言绝句中第三句在全诗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诗下注释中已交代作者戴复古为南宋后期诗人,暗示了当时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的黑暗现实。由此可见,第二句中“万里愁”当指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远眺破碎山河产生的怅惆之情。“最苦无山遮望眼”是对“愁”的进一步解释,因无山遮隔,致使中原沦陷之地尽收眼底,令人辛酸悲愁。这句诗借山寄愁,非常含蓄。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 3.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009年高考上海卷) 早兴 白居易 ???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 【注】①觉:醒。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 【解析】这是一道着重考查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选择试题,A项、B项和C项分别分析首联、颔联和尾联的意思,D项是对全诗语言风格的评析。白居易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