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攀枝花学院 本科课程设计
13Cr13Mo马氏体型耐热钢成分
及热处理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 雷锋
学生学号: 200111103007
院(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2011级冶金工程
指导教师: 陈绿英
助理指导教师:
2014年 6 月 3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摘 要
马氏体耐热钢是一种具有热强性的耐热钢,其中C和Cr含量较高,通常含铬量为10-13%,可以通过弥散强化机理例如第二相获得蠕变强度高的马氏体耐热钢,少量的镍、钼、钒等合金元素来进行合金化处理,铬、硅主要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而镍、钼、钨、钒、锰等则用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典型钢号13Cr13Mo、4Cr9Si2等,多用于制造汽轮机叶片、发动机排气阀等;
本文从马氏体耐热钢的成分、热处理工艺等方面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马氏体耐热钢,热处理工艺,成分,工艺
目 录
摘 要 I
1 绪论 1
2 13Cr13Mo马氏体耐热钢及化学成分 2
2.1 13Cr13Mo马氏体耐热钢的化学成分 2
2.2 化学元素对13Cr13Mo马氏体耐热钢热处理的影响 2
2.2.1 碳的作用 2
2.2.2 铬的作用 2
2.2.3 镍的作用 2
2.2.4 硅的作用 2
2.2.5 钼和钨的作用 2
3 热处理工艺制度 3
3.1 热处理工艺参数 3
3.2 热处理工艺流程 3
结 论 5
参 考 文 献 6
1 绪论
马氏体耐热钢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一般多用于主蒸汽、高压旁路、再热蒸汽热段、导汽管等高温蒸汽管道和锅炉本体过热器、再热器、连通管等部件,汽轮机叶片也大多采用马氏体耐热钢。特别是进入21 世纪,T/P91、T/P92 等新型马氏体耐热钢引入我国以后,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传统的低铬系列和铬钼系列电站锅炉用钢,其工作温度和高温强度比较低,不能适应现代电站中高温高压部件的需要。在机组提高了运行参数之后,若仍用原来的几种耐热钢,设计受压件的计算壁厚将显著增加,大大增加钢材的用量和受压件的重量,增加电站锅炉的造价,增加高温运行的热应力,给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带来危害。因此,必须开发新型耐高温高压、抗腐蚀的电站锅炉用钢,这就是要在现代电站锅炉中大量采用综合性能优良的高铬马氏体耐热钢的根本原因。
213Cr13Mo马氏体耐热钢及化学成分
2.1 13Cr13Mo马氏体耐热钢的化学成分
碳 C :0.08~0.18硅 Si:≤0.60
锰 Mn:≤1.00
硫 S :≤0.030
磷 P :≤0.035
铬 Cr:11.50~14.00
镍 Ni:允许含有≤0.60
钼 Mo:0.30~0.602.2 化学元素对13Cr13Mo马氏体耐热钢热处理的影响
2.2.1 碳的作用
碳能强化钢,在较低温度时,钢的蠕变主要是以滑移为主,碳有强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钢的蠕变是以扩散塑性变形为主,而碳促进了铁原子的自扩散,所以起了不利的作用。
2.2.2 铬的作用
在耐热钢中,元素Cr不但能够改善钢的抗氧化性和淬透性,而且若其含量合适,对钢的高温蠕变强度也有重要贡献。
2.2.3 镍的作用
元素Ni具有固溶强化作用。主要是为了获得工艺良好的奥氏体组织而加入。
2.2.4 硅的作用
Si一般作为提高钢抗氧化性的辅助元素加入耐热钢中,其效果比Al还要有效。
2.2.5 钼和钨的作用
Mo, W在钢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是高熔点金属,进入固溶体后能提高钢基体的高温强度。另外也能析出较稳定的碳化物是钢的高温强度提高。
3 热处理工艺制度
3.1 热处理工艺参数
退火,830~900℃缓冷或约750℃快冷;淬火,970~1020℃油冷; 回火,650~750℃快冷。
马氏体耐热钢一般在1000℃以上加热淬火,以保证所有碳化物固溶与金属元素的有效利用然后空冷或油冷。回火温度根据工件工作温度及性能要求选用,一般高于使用温度100℃,并应避开400~600℃回火脆性区,回火后采用空冷或油冷。
3.2 热处理工艺流程
马氏体耐热钢不同工艺热处理的组织性能研究表明,正火×1 h)+回火(760℃×2 h)或高温退火(1050℃×1 h)+回火(760℃×2 h)工艺热处理后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硬度在CSN 417134—1977要求范围内;等温退火(1050℃×1 h670℃、750℃、870℃)+回火(760℃×2 h)工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