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好簋铭文小考》补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好簋铭文小考》补正

《異好簋銘文小考》補正 (首發) 吳鎮烽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曹錦炎先生在《饒宗頤先生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了《異好簋銘文小考》一文,該器銘文簡略,與以往著錄的銘文辭例不太一樣。曹先生作了很好的詮釋,頗有新意。由於缺少器形照片,所用銘文照片不佳,有幾處釋文,包括器名是否確切,尚有商榷的餘地。因境內尚沒有曹先生的文章發表,現將該文擇要抄錄如下: 圖一 《小考》所附銘文圖片之一 圖二 《小考》所附銘文圖片之二 《小考》釋文: 我曰:“異好,我隹(唯)曰: 若我王涉事乍(作) 器,無(逢)多爲它。異 好小子其肇乍(作)器,廼 我興(還)。”異好自(茲)。 以下是《小考》原文摘錄。 我曰異好,我唯曰 “我”,人名。曰,說,說道。……從全篇銘文看,此處的“曰”有告誡的意思。 “異好”,亦爲人名,器主。“異”當爲氏名,即以國名或封邑之地名爲氏,金文習見;“好”爲私名,不知此處之“異”可否讀爲“冀”或“翼”。冀、翼爲古國名,春秋時皆屬晉地,見《左傳》,翼在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南,冀在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北。 “我唯曰”即“我”說。以下是“我”說的話語。 若我王涉事作器 若,連詞,及、與之義。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若,猶及也,與也。 涉,本意爲徒行渡水,見《說文·沝部》及《玉篇·水部》,引申爲經歷。 “我王”,我們的王,指周王。可見“我”是周王身邊的人,但銘文未記其身份。 ,金文用法常同“休”,義爲賞賜。“事”,賞賜有關之事。“作器”,製作器物。從銘文分析,“異好”不大可能是具體製作器物的工匠,大概是一位管理製作器物的小吏,“我”當是其上司。 無逢多爲它 無,副詞,表示否定。《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荀子·法行》:“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楊倞注:“無,禁辭也。” “”,逢字異體,“彳”旁與“辵”旁互換,古文字習見。逢,本義爲遭遇,《說文》:“逢,遇也。”引申爲迎合、討好。 爲,變爲,成爲。《國語·晉語四》:“黍不爲黍。”韋昭注:“爲,成也。”《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爲谷,深谷爲陵。” 它,邪,不正。《法言·問道》:“通堯、舜、文王者爲正道,非堯、舜、文王者爲它道,君子正而不它。” 異好小子其肇作器 “小子”,古代一般稱宗親中男性同輩年輕者及下輩,也稱其他晚輩。“我”是“異好”的上司,故直呼其“異好小子”。 其,同“基”,謀慮,《禮記·孔子閒居》:“夙夜其命有密,無聲之樂也。”鄭玄注:“《詩》讀其爲基,聲之誤也。基,謀也;密,靜也。言君夙夜謀爲政教以安民,則民樂之,此非有鐘鼓之聲也。”肇,字或作“肈”,本義爲“始”,訓爲“謀”。《爾雅·釋詁》:“肈,基,謀也。”《詩·大雅·江漢》:“召公是似,肈敏戒公,用錫爾祉。”毛傳:“肈,謀也。”……“基肈”同義並用。 “基肈作器”猶言認真謀劃作器。 廼我興還 廼同“乃”,見《爾雅·釋詁下》,此處用作代詞,訓爲如此、這樣。《莊子·大宗師》:“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王先謙《集解》:“乃,猶言如此。” 興,《說文》謂“起也”,引申爲起身之義。《詩·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異好自茲 自,用。《詩·唐風·羔裘》:“自我入居居。”毛亨傳:“自,用也。” 茲,代詞,表示指示,相當於“此”、“這裏”。 “異好自茲”是“異好”將上述“我”告誡的話語用於此處,即記錄在此銅簋上。 銘文大意是說,“我”告誡異好,“我”說:“與我們的周王涉及賞賜之事有關去製作器物,不能爲了迎合討好,增加許多,變成不正了。你異好小子認真謀劃作器,這樣我才能起身回去。”異好把這段話用來記錄在這件簋上。 我處有這件青銅器的器形照片和幾張較清晰的銘文照片,現公佈如下(圖三、四、五),作爲《小考》的補充,以供學者進一步研究。 該器侈口方唇,深腹圜底,下腹收斂,高圈足沿外侈,頸部有四個牛首形小孔鈕。腹部飾對稱夔龍組成的蕉葉紋,頸部及圈足飾蛇紋,均以雲雷紋填地。通高17、口徑22.5釐米。內底鑄銘文36字(其中合文1)。 以下提出筆者的幾點不成熟意見,以就教於曹先生和同好。 1、這件青銅器的造型,總體上接近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前段的盂。如亞長盂、寢小室盂和燕侯盂等。而盂形簋則是由早期的盂發展而來,出現在西周昭穆之際,主要流行於西周中期的穆恭二世。一般作侈口圈足,一對倒U字形附耳,頸部飾長鳥紋、垂冠回首體呈S形的夔龍紋或兩道弦紋。這一時期的盂與盂形簋形制基本相同,紋飾也是同一風格。有的自名爲“盂”,有的自名爲“簋”。如上海博物館購自香港的伯盂(《銘圖》第13卷06206)與扶風劉家村出土的伯簋(《銘圖》第8卷04124),二者形制基本相同,紋飾風格屬同於一時期,但一個自稱爲“盂”,一個自稱爲“(簋)”;而河南文物商店有一件同類器卻自名爲“盂(簋)”(《銘圖》第10卷04697)。自名爲盂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