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08级国贸系 物本二班 孙宁宇 陈丹 赵艺淳 冯时雨 吴健 云永滨
一、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一)史馆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道,依山襟海,是中国厉害兵家必争之地。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国共双方投入兵力150万之众,最终全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对此,毛主席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二)园区及史馆概况
辽沈战役纪念馆于1959年成立,88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2002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2004年11月2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
2010年7月16日上午9点,我们小组在纪念馆正门集合,之后从正门进入烈士陵园园区。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11万平方米扩大到18万平方米。从入口到纪念馆可以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长长地中轴线排列的。在600米长的中轴线上通过设计独特的立交平台,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墙、大型雕塑、纪念广场。经过的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
2、支前馆
参观完战史馆,我们就来到了位于馆内地下的支前馆。支前,顾名思义,就是支援前线。有人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级党政机构,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战争。东北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伟大号召下,积极动员起来,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地区共参军160万人,出动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缴纳粮食450万吨。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男女老少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百万民工冒着枪林弹雨,架桥铺路,运送物资,抢运伤员,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呈现了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图景,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成功。我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我们党为了解放人民而打仗,所以才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3、英烈馆
再下一层缓坡,就看到了英烈馆。在这个馆内,各位烈士的照片挂满围墙,还有很多头像雕塑环绕周围。一侧墙壁是各位领导人对无数英烈的高度赞扬的题词,表达了对广大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的深切缅怀。
没有这些革命烈士,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历经战争的磨难和考验,我们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广大战士勇敢战斗、不畏牺牲、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5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他们的英名和功绩永远镌刻在历时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
4、全景画馆
英烈馆的尽头,是一条长长的螺旋上升的缓梯,最顶端就到了最著名的全景画馆。这里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用全景画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辽沈战役中关键性的一战——攻克锦州。作为我国首幅全景画的《攻克锦州》,15年来被中外1000余万观众所参观。它是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将绘画、塑性、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效果,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某一场面。现在,世界上约有48幅全景画,大型的更是屈指可数。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长122.22米,高16.1米,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量达4吨。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巨幅的环行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这是全景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形式的一个特点。看台距离画面13米,这个距离使观众无法辨别地面塑性中的形象和画布中的形象之间的差别,并产生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全景画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巨大环行画面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和地面塑形结合在一起。这就使观众觉得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有广阔空间的真实的景观。这是全景画重要的艺术手段,也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全景画馆是一项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建筑艺术,地面塑型制作艺术,高度写实的油画艺术以及配置合理的灯光、音响,才会产生完整的全景画艺术效果。攻克锦州全景画具备了和世界上大型全景画同等规模的巨大篇幅,同时结合着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