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斜视的临床检查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 (一)病史: 1.眼位偏斜: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部分病人有时正位,注意力不集中时眼斜或凝视时斜 2.复视与视混淆:视力模糊:斜视与屈光不正关系密切 散瞳验光 4.眩晕、步态不稳:由于复视、视混淆而分不清真假物像 后天性 5.代偿头位:一是为回避麻痹肌作用方向。二是为消除复视或视混淆 非眼性斜颈 6.戴镜情况:正式验光?戴镜后眼位改变?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 家族史 部分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也患有斜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多基因遗传,国内报道的遗传率为6-9%。 可能的诱因 产伤、外伤史,斜视发生前惊吓、高热抽搐史。(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反射发育尚不健全) 一、斜视的一般检查 (二)外眼检查(假性眼位偏斜) 假性内斜视:内眦赘皮、鼻根宽阔、负Kappa角、黄斑异位、瞳孔间距小于55mm。 假性外斜视:眼间距过宽、正Kappa角、黄斑异位、瞳孔间距大于70mm。 假性上斜视:面部不对称、下睑退缩、眼眶肿物、黄斑异位。 异常Kappa角 Kappa角的意义:是视轴(连结注视的结点与黄斑的线)和瞳孔轴(通过瞳孔中心垂直于角膜的线)的夹角。临床上根据瞳孔中心来测定。50以内为生理性。 正Kappa角 假性外斜 负Kappa角 假性内斜 用Visuscope检查注视性质 中心凹型 中心凹旁型 黄斑旁型 游走型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 (三)屈光检查: 1.远近视力 2.验光检查 散瞳(阿托品)验光,散瞳后的眼位对比。 患者屈光状态,是否有弱视。了解发病原因,协助诊断。 (四)眼位及斜视角的测定 (五)眼球运动检查 同异向运动 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 (六)是否有代偿头位 (七)视功能检查:同视机(三级)、立体图(定量) (八)牵拉试验: 1、术前 估计术后复视及病人耐受情况。 2、了解肌肉有无机械性牵制、肌肉痉挛及肌肉功能情况。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 (九)隐斜的检查: 隐斜计定量 (十)调节功能检查: AC/A视机(调节性集合/调节): 1D的调节使眼轴偏斜的三棱镜度。 斜视的定性诊断 1.角膜映光法: 是一个检查显性共同性斜视的粗略方法,比较适用于幼儿及弱视、或不能进行详细检查的患者。 斜视的定性诊断 方法:在受检者正前方33cm处置一灯光,嘱注视之。如角膜光反射点位于两眼瞳孔正正央则为正位眼;如果角膜光反射出现于一眼瞳孔正中央,而另眼在瞳孔缘,则偏斜约10~15度;在角膜缘上,则偏斜约45度;在角膜中心与角膜缘之间的中点处,则斜视度约为25~30度。 (注:每偏斜1mm约相当于斜视弧 7~7.5度)。 斜视的定量检查 1.角膜映光法 2.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 Krimsky test 150 300 450 注视眼 斜视眼 不能注视 婴幼儿 斜视的定性诊断 2.交替遮盖试验 两眼交替遮盖法:让被检者面对光亮处,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外)或近处(33cmm)目标。先观察双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后用一不透光的遮眼器或手掌反复交替遮断左、右眼的视线。使被检者两眼没有同时注视的机会,观察在轮换遮盖的瞬间,去掉遮盖的眼球有无转动现象。 斜视的定性诊断 3.单眼遮盖与不遮盖试验 鉴别隐斜与间歇斜视 检查目的 显斜 OR 隐斜 第一斜角 ?第二斜角 何眼为注视眼? 结果判断 隐斜:挡板撤离,迅速回正位 显斜:挡板撤离,停留、缓慢归位 共同性?二眼相同显斜OR不同 斜视眼:挡板撤离,该眼停留在斜位,另一眼仍注视 注视眼:挡板撤离,迅速回正位,另一眼滑向斜位 3.三棱镜加遮盖试验 方法:将三棱镜置于注视眼前,用遮盖板交替遮盖,打破双眼融合,增减棱镜度数至眼位不动。 目的:为他觉的斜视度定量检查。 向上250及向下250注视的斜角 15 10 对麻痹性斜视查9个诊断眼位的斜视角 眼球运动状态检查 一、单眼运动 1.内转: 瞳孔内缘达上下泪小点连线。 2.外转: 角膜外缘达外眦角。 3.上转: 角膜下缘达内外眦连线。 4. 下转:角膜上缘达内外眦连线。 二、双眼运动检查 双眼同向运动:6个方位,协调一致 双眼异向运动:集合运动,双眼内直肌进行辐辏运动 分散运动,双眼外直肌进行分散运动 双眼内旋,双眼外旋 集合近点:双眼注视33mm处光源,光点渐向鼻根部移 近,当一眼偏向外方,光源----鼻根 距离 正常值:6-8cm, 5cm者集合过强, 10cm者 集合不足 A.V运动 检查目的:通过大角度上下运动,可考虑同名肌功能的状况。检查方法:检查时上下转可超过25 o运动,此时可发现上下不同的斜度差距。结果判断:当双上直肌不足或双下斜肌过强时,可出现“V”症,当双下直肌不足或双上斜肌过强时,可出现“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ppt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第4章 - 情绪图文图文课件.pptx VIP
- 《新媒体营销》教案9 任务九 做好直播营销活动的实施与复盘工作.doc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中建四局项目600型TD3-90钢筋桁架楼承板板简支力学验算书.pdf VIP
- 在集团2025年新任团干部基础团务专题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docx VIP
- 数字图书馆技术与检索技术.ppt VIP
- 人伤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第6章城轨乘客的个性与服务.pptx VIP
- 七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一).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