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锈钢载波钝化技术 指导教师:教授 报 告 人: 2014 年 月 日 报告内容 研究背景 载波钝化工艺 膜层耐蚀性评价 机理讨论 前景展望 研究背景 不锈钢由于具有优越的耐蚀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不锈钢耐蚀的原因是在其表面可以自然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钝化膜。 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在含有 Cl- 离子 等侵蚀性离子的介质中容易在缺陷处发生局部破坏从而导致点蚀等隐蔽性较强的局部腐蚀,其危害性比均匀腐蚀更大。 自然形成的钝化膜只有几个纳米厚,并且可能由于缺陷的存在而不完整 研究背景 直流钝化:在一定的钝化介质(例如HNO3等)中,向工件施加一个阳极电位,使不锈钢表面生成钝化膜。耐蚀性比酸传统洗工艺大大提高,并且可控性得到改善。 载波钝化:在直流钝化基础上附加一个交变电场进行钝化。传统观点认为交变电场会破坏钝化膜,但曹楚南等人发现适当的载波钝化加后处理可提高钝化膜稳定性。 研究背景 载波钝化特点: 得到的钝化膜膜层较厚,可达数百纳米----直流钝化膜层厚度只有几纳米到十几纳米; 膜层具有多孔性,后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其的耐蚀性; 膜层的半导体特性与直流钝化膜有所不同。 载波钝化工艺 工艺流程举例: 研磨 清洗 脱脂 -800mV vs SCE 5min CV: 200mV + AV: A=800mV f=40Hz 30min 200mV vs SCE 10min 0.5 mol/L Na2SO4 0.5mol/L Na2SO4 + 0.5mol/L Na2MoO4 耐蚀性评价 20%H2SO4+1.1%HCL 302不锈钢钝化后自腐蚀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载波钝化使腐蚀电位 突降点延后,后处理 可进一步延迟突降。 耐蚀性评价 载波钝化对击破电位影响 不大,而后处理可大幅度 提高302不锈钢击破电位。 钝化方式以及后处理对302、316不锈钢击破电位的影响。 机理讨论 膜层形貌: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观察。 载波钝化膜层表面AFM照片 孔洞 后处理具有一定 的封孔作用 机理讨论 膜层厚度:采用椭圆偏振法对钝化膜厚度进行原位测量。 载波钝化及后处理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载波钝化可大幅度提高 膜层厚度,后处理对膜 层厚度影响不大。 机理讨论 载波钝化膜生长机理: 在交变电场下,钝化膜溶解-修复交替进行。溶解过程中,钝化膜中贫Cr区优先溶解;修复过程中钝化膜薄弱处电场强度高,优先成膜,且成膜质量得到优化。 直流钝化时钝化膜生长过程中合金元素需扩散穿过钝化膜,速度较慢。载波钝化膜中的孔洞可以作为离子通道,加速成膜过程,形成较厚的钝化膜。 机理讨论 膜层成分:采用俄歇电子能谱(AES)逐层剥离分析。 直流、载波钝化膜层中元素随深度的变化 膜层成分深度变化变深,膜中O含量上升,Fe含量下降 机理讨论 钝化膜成分: 载波钝化膜中O含量上升,Fe含量下降,为保持电中性,通过Fe3+和Fe2+等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的比例来调节。Fe2O3比FeO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后处理使膜层中Mo成分增加,由于316不锈钢基体中含有Mo,因此后处理对其耐蚀性影响不大,而302不锈钢后处理大大提高了耐蚀性。 前景展望 存在的问题:载波钝化膜的具体生长机理仍然不明确,现有理论未能统一;交变电场参数对钝化膜的影响较为复杂,未能找到明显规律,仍需进一步研究。 技术应用:可用于不锈钢的预钝化,提高其耐蚀性; 可用于遭受点蚀的不锈钢构件的修复与再钝化; 可用于生产不锈钢着色钝化膜。 谢谢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