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八路(连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是女八路(连载).doc

我是女八路(连载)   这张老照片是我参加孟良崮战役之后,休整期间,在惠民县城第一次走进照相馆,打着裹腿,扎着武装带,身穿解放军服的纪念照。青春年华的我,那年22岁,已是革命多年的老兵了!就在华东军区工作期间,我认识了作战股长孙精言――与我同甘共苦、相濡以沫革命大半辈子的老伴。   一 少年时代:我家成了八路的联络站   一九二六年腊月十五,我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坪山河李家村一个贫农家庭,家有父母及兄妹七人。早年父亲因生活所迫,去上海打工挣钱,上海事变(三一八淞沪会战)后回家乡教书,一家老小仅靠父亲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二弟十四岁那年,为了给家里换四块大洋买米下锅,小小年纪闯关东一去再没了音讯,母亲经常站在村头遥望北方,期盼儿子能回到她的身边。多年后,去东北的同乡回来告诉家人,二弟已冻死在沈阳的大街上。为这件事,母亲一直很后悔和伤感。四岁的妹妹,因没钱治病离开了人世。   当时父亲有点文化,在村里教书。我八岁后只上了三年小学,家里实在穷得拿不起学费,没有再念下去。幼年受父亲的影响较深,他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城里的故事,比如人与人要互相帮助、女人求解放等等。从此,我便产生了劫富济贫、为穷人找出路的思想。父亲暗地经常帮助八路军及当地游击队员联络工作,我们家变成了联络站。是父辈的耳濡目染,为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础。   二 十九岁:担任妇救会长   一九四五年初,日本鬼子加紧了对山东的进攻。胶东人民的抗战热情非常高涨,我哥嫂很早就从事地下工作,由于环境恶劣,家里成了他们的联络点。县妇救会长一来就住在我家,有空时,她给我讲许多抗日救国,拯救民族的道理。在她的影响下,我认准了革命这条路,并担任了村妇救会长、女民兵连长,那年我才十九岁。当时胶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打鬼子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就组织村里民兵、妇救会员支援前线,拧火绳、做军鞋、送慰问品。老百姓拿鸡蛋、花生、粉条支援抗战,全村人的积极性非常高,当时的口号是:断鬼子们的粮草!   临近十几个村的民兵组成民兵营,一是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我们村一下就有八名男青年报名。二是组织宣传队晚上去各村演出,宣传家乡要解放,妇女要翻身,反封建及土改政策。三是组成妇女识字班,不少妇女都抱着孩子来听课,告诉她们家乡要解放了,再也不怕鬼子的烧、杀、抢了。四是武装部组织民兵演习埋地雷、操练或夜间拉练。   一天晚饭后,上级突然通知全营民兵集合,急步往蓬莱城靠近。马山二十多里路,待演习完返回已是深夜十二点多,可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我们女民兵连还受到了表扬。那时候,独立营在城外包围鬼子,只要鬼子一出城,就会被一个个打回去。   我父亲和姐姐当时都在农村小学教书,学生都称呼他们是“两本书教员”。一本是抗战书籍,一本是文化课。主要教抗战的书,鬼子来了用另一本书作掩护。哥嫂一九四二年参加革命,到处打游击,后来才知道在县专属工作。家乡一九四五年秋解放后,他们又调到县政府工作。不久,大哥动员我参加医训队,父亲得知后非常支持。一九四六年七月,我正式入伍参军。民兵营得知这一消息,三个村的民兵都来了,杀鸡、烙饼为我送行。下午,由村自卫团长王长发,亲自给我戴上大红花,用毛驴送我去蓬莱县政府。大哥还专门为我刻了一个印章说:“这是送给你参军的纪念。”我高兴极了,至今还把它保留在身边。   记得刚入伍第一天下午,让我跟随养好伤的队员一起去胶东军区卫生处报到。走到黄县南二里处有一段水路,大水齐腰深,队长告诉我:“你紧紧抓住马缰绳别松手”,就这样一起过去了。身上的衣服全湿透,还没有衣服换,但我毫无怨言。   不到一星期,医训队学员到齐,开始编班,十几个人一个班,我担任了班长。每天蓝天是课堂,背包当板凳,主要学习战地救护、包扎,饭后帮老百姓担水,打扫院子,大家情绪饱满,苦中有乐,生活中充满着团结、紧张、活泼的气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学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队部还组织我们排练演出了两个小话剧,一个叫“人民不死”,另一个叫“气壮山河”,得到老百姓一致好评。   三个月学习结束,由于我的突出表现,被留队并担任二期医训队副排长。第三期学员已达一百多人,组成区队,我再次担任了副区队长。   医训队经常组织急行军,哨声一响,队员们马上打起背包出发,这里面还有许多小故事。一天下午三点,突然集合出发,每人发一块大饼做干粮,行军走了三十多里路,已是晚霞西下,来到一个无村庄的山坡上,教导员宣布,各班传令,就地宿营。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把大石块丢一边,小石子、杂草清理干净,两人一伙,被子一铺一盖,变成了我们的“床”。一个小战士问我:“队长,这里有没有长虫?”另一个战士问我:“这山里有狼吧?”虽说我年龄不大,也是个怕蛇和野兽的人,可作为一队之长,为了打消她们的恐惧心理,我很镇定地告诉她们:“有没有长虫我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