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地球与海洋
§1—1 地球的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天体和电磁波等物质组成的
宇宙范围:半径约150亿光年
宇宙中的星系:约有10亿个星系
小星系有几万颗恒星,大星系有上千亿颗恒星
太阳所在的星系叫做银河系
天体系统:天体常常聚集成一个个天体群或集团,通称为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球与月球、人造卫星等组成较低级的地-月系统
太阳与地球及其他行星组成较高一级的太阳系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周围的星体: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0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600多颗彗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较小、密度较大、卫星较少,表层为固体,重元素较多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较多,无固体表面,轻元素较多。
太阳系的范围:太阳系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直径为118×108km,太阳发出的光需要5.5小时才能穿出太阳系。
地球自转:地球绕通过地心的地轴的旋转称为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地球公转:a. 地球环绕地球与太阳公共质心的运动
b. 地球环绕地月公共质心的运动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个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较长,两极半径较短。
地球赤道处是一个椭圆,长轴比短轴约长430m, 长轴指向西径200、东径1600。
北半球较细、较长,南半球较粗、较短。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地球的南北半径并不互相对称,地球的几何中心也并不在赤道平面上
北极比椭球面高出14m,南极比椭球面凹进24m
赤道至45°N间向内凹进,
赤道至60°S间向外凸出
2.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a为6378.160km;
极半径b为 6356.755km;
地球扁平率
为 0.0033529 ;
赤道周长为40075.24km;
子午线周长为40008.08km;
表面面积为510 070 100平方公里(约五亿平方公里);
地球体积:1 083 l57 900 000立方公里(约一万亿立方公里)。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厚度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 136×lO8t。
大气圈无明确的上界。大气有明显的可压缩性
2.水圈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陆上江河湖沼的水直接、或通过水汽、或通过地下水与海洋相通。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磁层和大气层将对生命有害的高能辐射和带电离子阻挡或吸收。
磁层:
太阳风是从太阳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 ? 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慧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
极光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1.地核
内核 固体;
b. 外核 液态;
地球上层较重的铁、镍等物质逐渐熔融,并渗过硅酸盐物质向地心流动而形成地核
2.地幔
地内深处较轻的硅酸盐物质也相继熔融浮到地球上部,形成地幔
上地幔 上地幔由橄揽岩层组成
下地幔 是由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组成的铬、铁、镍层
地热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的物质衰变所产生的巨大热量 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有重大意义。
上下地幔均能传播地震纵波和横波,所以为固态物质层
3.地壳
大陆地壳:最轻的硅铝质岩浆升到地球最上层,构成花岗岩地壳
大洋地壳:较轻的硅镁质岩浆上移至地壳下层凝结,构成玄武岩地壳
地球历史:从地球的地壳形成时算起,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了
4.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不连续,突然急剧减少)
第一个不连续界面(莫霍面):
深度不一致,在大陆区较深,可达90余公里以上。在大洋区较浅,甚至不到5km,简称莫霍面。莫霍面以上一般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第二个不连续界面(古腾堡面)
深度在2898km处,简称古腾堡面,这个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五、 地球的起源与地质时代
1.地球的起源
约在50~60亿年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