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普文学习的要点 1、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作假设 2、说明对象 3、说明顺序 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1、内容上的科学性 2、结构上的条理性 3、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 走近作者——梁思成 林徽因 广东新会人,现代建筑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的设计 美丽的神话 才女佳人 20岁的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在她生前,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的存在。 甚至林徽因的早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的离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的结束。 析 题 研 究 对象 读文章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中国建筑的影响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 思考 1、找找九大基本特征中的关键词,并且谈谈哪些是最重要的特征? 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 九大特征 1、个别建筑物构成 2、平面布置 3、结构方法 4、斗拱 5、举折、举架 6、屋顶 7、颜色 8、9、装饰部分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 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特指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顺序展开的? 1、由整体到局部 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兄弟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品评]作者用“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和“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 课文小结 作者条理清楚、精要严谨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显著特点,通过多种说明方法,既作了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也有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1、由整体到局部 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说明方法 举例子——如“装饰部分” 引用——诗经“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打比方——墙壁比喻成“帷幕” 摹状貌——斗拱、举折、举架 作比较——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 下定义——举折;斗拱 作诠释——分析“个别建筑物”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二部分(3-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三部分(14-17)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第四部分(18-20) :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外观装饰 主 次 整体 局部 总 体 特 征 结 构 方 法 问题探究 理解 “文法” “词汇” “可译性” 用简要的话概括它们各自的意思 小品 大文章 文章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法 词汇 建筑学 语言和文学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山亭、水榭等 小品 宫殿、庙宇等 大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文章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法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词汇 建筑学 语言和文学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建筑学 语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